第06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登封市颍阳镇中灵山国家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核桃园里,绿油油的核桃在枝头随风摇曳,一派丰收景象。“我们于窑村的70户贫困户绝大多数都加入了合作社,每户种核桃四五亩,一年可以收入一万多元,基本上都脱贫了。”登封市钰翔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冯文县说。 钰翔核桃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和入股经营的方式,对入社农户采取“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农户经营风险降低,增收明显。 钰翔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核桃脱贫增收是我市发展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既要“输血”,也要“造血”。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效果明显。 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注重通过实施科技扶贫、扶贫贷款贴息等产业化项目,支持各县(市)区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 特色种植方面,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结合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引进示范优质丰产的作物新品种,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贫困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 位于中牟县的郑州万邦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千禾农场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创造了“土地流转、社区推动;倒包返租、合作经营”的万邦模式,可使农民从三个方面增收:通过流转土地获得土地流转金;为农场种植、养殖业提供劳动力获得工资报酬;农户通过反租倒包、合作经营的方式,承包园区内蔬菜大棚,公司对农户种出的蔬菜进行保护价格收购。万邦模式惠及刁家乡付李庄村、藕池任村等村贫困户267户988人,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使其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柿子、石榴是荥阳市的特色农产品。荥阳市一品味特产有限公司是荥阳市柿子深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由于精深加工企业的带动,荥阳的柿饼由最初的每斤1元都卖不掉发展成2016年的特级柿饼每斤30~35元,带动柿子收购价的大幅提升,郑岗等村柿子种植户的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 在登封市小仓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该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的厚厚一沓芥菜种植收购合同。据了解,作为登封市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每年可加工1200亩芥菜,安排附近贫困人员近200人就业,带动登封西部千户以上农户脱贫。 除了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贫困村大多地处山区有着良好自然环境的优势,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新密尖山村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辐射带动周边下寺沟村、楼院村、巩密关村等多个村庄发展农家乐,目前农家乐数量已达到192户,其中贫困户27户,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劳动力就业人数约9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0多人,农家乐户均增收约2万元。 位于登封市徐庄镇的大熊山仙人谷景区从2014年开始建设,是一个多功能乡村旅游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吸纳了附近贫困村村民以临时工的形式参与400余人次,增加了收入。项目建成后,还提供了多种就业岗位给贫困群众。 如今,我市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登封市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新密市发展果树种植、农家游;荥阳发展特色种植,形成了“南抓核桃、柿子,北抓石榴、食用菌”的格局;新郑市着重发展果树种植、观光采摘;中牟县依托地域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 有产业作依托,我市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