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左四)在园区介绍中子源沙盘模型。
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十二五”期间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今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
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散裂中子源产生强脉冲中子,通过测量中子束流在样品的散射反应过程,探测样品原子核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可以为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