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支教 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播撒爱心 播种希望
支教 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本报记者 周 娟

人生路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到一个可以影响你一生的老师。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用支教的方式,将爱和善念送去遥远、僻静的角落,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关怀,也用爱与梦想为孩子们创造着希望。从踏上支教路那一刻开始,他们行李箱里装着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用品,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教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市支教先进个人代表,看他们如如何用萤火之光照亮孩子们成长之路。

张艳平 郑州市第八中学

支教心语:所有辛勤的付出,定能换来学校、学生美好的前程。支教生活不仅是一个阶段,或是生命中一段难忘而美好的回忆,它定然会成为我人生的重要历程,它将会是我生命中流淌的鲜活血液,我将继续这样的人生步伐,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执着前行,信心满满、爱心丰盈。

2016年8月,张艳平来到周口市郸城县丁村乡初级中学,开始了毕业班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平均每周12节课,再加上周末、节假日为学生补课,她用言传身教影响和鼓舞着学生。

课堂上,她开展作业、回答问题积分制,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引进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高。通过深入实践,她对当地教育现状有了许多思考,她总结经验,撰写了一篇题为《河南农村基层教育现状之我见》的报告,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延伸开去。

课下,她和学生做朋友,和学生一起做运动,自己出资买奖品,给学生奖励;她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点亮学生的心灵。她为一名热爱书法的贫困生联系书法老师,远程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孩子的性格慢慢变得乐观积极;天冷了,她将自己的羽绒服脱下给学生穿,还从家中整理出多件御寒的衣服,并募集到二十多件御寒衣物,送到学生手里;她为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筹集长期助学金,帮助孩子实现继续学习的梦想……孩子们在日记里这样写到:“很高兴在茫茫人海中遇到您,在我考高中的最后一年,能遇到您,是我的荣幸。”“多么希望您能早来两年,让更多的学生也见见您,听听您的课。”“该上高中了,我真舍不得您。”她回到郑州后,孩子们还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制作成名为《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日子》的电子相册,寄给了她。

许多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将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他们的心里,教师代表的就是真善美。

吴慧香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支教心语:在支教的这一年中,我深深地体会着乡村教育的压力,体验着生活环境的艰苦,体会着工作环境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人生美好的价值。对教育的执着,是我一生的追求。一年来,我尽自己努力完成平凡的支教工作,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永生难忘。

在周口市郸城县李楼乡砖寺小学,吴慧香负责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并兼任班主任职务,同时,还要兼任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让她身心疲惫,但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就什么都忘了。

吴慧香接任的班共有22名学生,学生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需要更多的关爱。她决定从培养习惯着手,班风班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课下,她和学生在一起,与他们谈学习,谈生活;天冷的时候帮他们刷碗;每次从郑州回去,她都要给孩子们带礼物,文学书籍、饼干糖果……小小礼物溢满关爱。她还发动好友捐赠书籍,在班级组建“图书角”,她说,最喜欢的就是孩子们看着绘本时开心的笑容。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知、所悟介绍出去,利用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变通成小学课堂相应的模式,促进了当地的教师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转变。她教当地老师怎么上网查找资源,怎么做课件,怎么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在三县交界的砖寺小学,最考验老师们的是交通,步行从乡里走到村小学,一年下来,走了多少次,她已经数不清了。她说,支教工作已经结束,但一颗牵挂的心还留在那里,这段经历将永远地珍藏在心里。

陈晓红 二七区艺术小学

支教心语:每周500公里,支教两学期累计行程四万里,这不仅是对我人生经历的一次极大丰富,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用绵薄之力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祝福我可爱的孩子们都能在今后的时光里健康成长。

在太康县城关镇工业小学,陈晓红担任的是拼音和语言两门课程的老师。当地方言重,为帮助孩子们克服障碍,她反复给他们做口型示范,坚持训练,有孩子书写慢,她就手把手地教,口对口地学,终于取得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她就到处搜集管理幼儿的方法,包括儿歌、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和拼音。在她的努力下,课堂变得井然有序、生动有趣。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标准普通话,她坚持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为他们讲两个故事,让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跟着说,孩子们进步很快。在听故事时,大家还学会了如何倾听,一举两得。就这样,不到半个月,从早晨她为孩子们自创的体操,到上午的朗读、书写,再到下午的唱歌、画画,她与孩子们和谐快乐地融为了一体,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她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她还经常利用回家时间带书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量。

为了上学,有的孩子需要每天往返十多公里。大雪过后,陈晓红送班上一位孩子回家,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后,她从此担起了下午送这个孩子回家和教他读书的任务。几个月下来,孩子变得开朗和自信。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陌生到信任,从课上的老师到课下的朋友,她已经和孩子们难舍难分。

刘荟荣 登封市菜园路初中

支教心语: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可以说获益匪浅,让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

自从踏进周口市西华县第二实验初中校园那一刻起,刘荟荣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西华实验初中人”,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刘荟荣接任的是七年级八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以及健康的心理,她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谈心、交流,他们逐渐理解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从欣赏入手,用微笑面对学生。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她会送给他一个微笑,因为微笑只有几秒钟,但留下的回忆终生美丽。课下,孩子们邀请她一起踢毽子、打乒乓球,她都欣然答应。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她自费布置了教室,创建教室文化,孩子们坐在布置一新的教室里学习、生活,他们越来越喜欢这个老师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她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水平也相应有了提高。

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听课能专心,思考会用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等。学生的情况稳定了,但是作为一名支教教师,刘荟荣深深知道,要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带动本年级组的教研工作。她多次给当地老师上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平日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并带动老师们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当学生把煮好的花生送到她面前说:“老师,您辛苦了,尝尝我煮的花生。”当学生手捧新年贺卡说:“老师,祝您新年快乐。”每每这时,她就会觉得,能够投身于支教的队伍中,是幸福的,支教的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辛苦并快乐着。

周雷闯 航空港区第三实验中学

支教心语: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工作有了深深的敬意。奉献的人生是美丽的,拼搏的人生是精彩的,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教路上,我还要进一步努力。

2016年8月31日,周雷闯正式进入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的课堂,负责全校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和3~6年级的科学教学。

他说,作为航空港区的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支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在所教的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他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他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的鼓励,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他还会根据学生情况重点辅导。

在做好学生基本教育教学的前提下,他为学生开展了《弟子规》教育教学,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及方法,从小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好语录、文章、诗词记得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学校三楼走廊的灯坏了,到了晚上,漆黑一片,他赶紧买来三个灯管,搬来梯子,顺利安装并完成了这个照明“工程”。看到走廊里重新亮起了灯光,他说,一种喜悦涌上心头;三八妇女节,清晨7点,他就站在学校大门口,给学校每位女老师献鲜花,作为主持人,全程参与并主持学校的庆三八节晚会,他说,为同事服务很幸福;为了师生安全,学校成立安全值班小组,考虑到他离家较远,并没有安排他值班,但他主动请缨,他说,很高兴能为学校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放学后,他还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他说,看到学生在美化的校园愉快地活动,他感到很自豪……这一年,留下太多难忘记忆,他也被评为年度郑州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支教教师。

李会芳 高新区外国语小学

支教心语:一年支教,有过焦虑,更有过喜悦,感谢那些老师和孩子的陪伴。孩子们的纯朴,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一张张写满天真的笑脸,一只只拉扯你的小手,还有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他们一声声老师的呼唤,让我充满前行的力量。

在周口市扶沟县城关镇回族小学,中午有午托生在校吃饭,晚上有住校生住校,李会芳担任四年级一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除了每周10节语文课和7节辅导课之外,还要中午辅导午托学生,晚上辅导住宿生,工作量很大。尽管如此,她从没有抱怨,一直都把工作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开学后不久,她成为支教学校和原工作学校的沟通纽带,她带着回族小学的团队到自己的学校参观交流,观摩升旗仪式,听取办学理念的报告,观摩校本课程。参观的老师都说,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不少东西。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活动结束后,她连家都没有回,就又跟着老师们回到了扶沟县。

按照学校惯例,新学期开始时,每位新老师都要讲授一节公开课。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跟原学校的任课老师交流,上网学习,精心打造一节优质课,呈献给语文组的老师。她带头教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发言次数多,教学理念新,课堂活跃,老师指导有方,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学校组织孩子们学习一套新操,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操,学校专门组织了一场啦啦操、打击操大课间比赛。她积极组织学生练习,烈日下,她一遍遍地给孩子纠正动作、练习队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着孩子在活动中取得学校一等奖的好成绩。对她来说,被评为周口市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教师,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

刘少松 金水区农业路小学

支教心语:回顾支教这一学年的工作和生活,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了我的蜕变和成熟。在这一学年里,我为自己深爱的工作付出了热忱的努力;在这一学年里,我为淳朴的学生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热情。能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

刚来周口市沈丘县北杨集乡马李堂小学时,刘少松被安排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他充分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向前辈教师请教,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只依赖于“教参”。为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他先反复研读课文,在制定教学环节时,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他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他在班上开辟了“图书角”,将金水区教育局和农业路小学师生捐赠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坚持每周一次阅读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室的墙上,他开辟出几块“学习角”,一块是诗歌,供学生们欣赏和背诵;一块是课外知识链接和小故事链接,为学生们选择一些与课文背景内容有关的课文知识以及作者的简介,并附一些励志小故事,供学生们阅读;还有一块为生字识读,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生字词。另外,他还在教室里贴上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供大家观摩学习。班级里产生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此外,他依据学生的兴趣组建兴趣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小组,并参加小组活动。

他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带到了沈丘县,并和当地教师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刘少松一有时间就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备课。课堂上,他采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李金花 新郑市新烟中学

支教心语:支教工作结束了,但一颗牵挂的心还留在那里。这一年,我收获真挚的情谊,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提高。我想对支教中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表示感谢,你们是真正的英雄,你们将一生的爱和辛劳奉献给了这片热土。我想对我所教过的学生表示感谢,你们的纯朴和善良,让我学会了包容,收获了感动。

支教对每位支教老师来说,都是一次磨练。李金花来到周口市商水县实验中学后,和几位支教老师一起建了一个名为“非常3+1”的微信群,这个小小的团队既是他们的工作群,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生活、一起散步、一起谈天论地……正如李金花说,岁月可回首,记忆存温馨。

第一学期,她被安排带七年级大班的政治课。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经常用亲和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她利用自己学心理学的优势,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课前她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她尽量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的鼓励吸引每一个学生。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七十班是她教了整整一年的班,班里有个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但人非常热情,李金花就让他当课代表。李金花告诉他,作为课代表,首先要做好表率,学习上要坐得住、沉下来,同时也给予他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关注。没过多久,这个孩子有了很大进步,上课也能坐住了,复习时在他所在的小组中总是第一个背完知识点。

经过李金花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成绩稳中有升,逐渐变得自信,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在这一年里,李金花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了这里教师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转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贡献了一份力量。

石利军 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

支教心语:我们是一群点火的人,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只要简简单单真心地为他们付出,这样的善念就会像种子一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样的善念也将会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人。

来到商水一中担任八六班的英语课教师时,石利军发现,这里的学生多为留守青少年,大多数学生单词不会读,语法听不懂。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提高学生成绩,她认真备课,规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早读时间,她通常提前20多分钟进班,为班上学生辅导;她不断鼓励学生大声读单词、说句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讲授语法,并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关于阅读,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英语”,让学生重视阅读,慢慢喜欢阅读。

在讲授新课之前,她利用班上的多媒体投影进行一篇阅读练习,学生做完之后,她会进行点评,并进行方法指导,这种方式看似耽误时间,实际上很有效;课余时间,她会为底子较薄弱的同学辅导,讲练结合,面批面改,及时纠错。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一位学生的爸爸专程来到学校表示感谢,他说:“石老师,多亏我的孩子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英语成绩才提高得这么快,作为孩子的家长,非常感谢您。”听到这样称赞的话语,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她心里感到温暖和高兴,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生活上,石利军关爱学生,为生重病住院的孩子捐款,送去爱心和温暖。

她讲授的公开课,课堂上教法新颖灵活,学生乐学善学,学习效果特别突出,深受大家赞扬。与此同时,她所带的八六班教学成绩不断攀升,期中排名第二,期末排名第一。 石利军也登上“2016~2017学年度商水县直一中文明教师”光荣榜,她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是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

刘丽娟 中原区航海西路小学

支教心语:来到支教学校将近一年,深深体会到了当地人的朴实和真诚。时光如梭,想想这一年的付出,想到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舍得你走”,成就感油然而生。

走进周口市太康县东关小学的校门时,刘丽娟才知道全校只有七十多名学生。看到教室里斑驳的墙壁和零散的几张课桌以及教室里坐着的眼巴巴看着她的孩子们,刘丽娟便生出了一种要把自己的光和热充分挥洒到这三尺讲台的冲动。这一年,她也是这样做的。

她教二年级数学,班上只有8名同学,为了引导孩子们勇于开口,她将自己实施的一套方案运用到了这个小班级,那就是“个人积分制”: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等都可获得积分;每10分可以兑换一个印章,每5个印章可以兑换一个小礼品。

班上一位学生和8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辅导不了他的学习,他连最基础的算数都不知道,刘丽娟就把加法表、减法表写到几张小纸上,然后塞进胸卡里,让他每天戴在脖子上,有时间就背诵。每天的早读,其他同学还会和他一起背。

她和另外两位支教老师一起组织了课间操活动,教授学生学习健身舞《小苹果》。第二个学期,她组建学校的升国旗队伍,升旗仪式的启动在全校掀起了一股积极向上争当升旗手的热潮。她还在学校建立起少先大队,组建学校的红领巾校园广播站,教孩子们健身舞《踩踩踩》……看着朴实的孩子们,她觉得再苦都值了。

这一年中,刘丽娟辅导的孩子先后参加了两次当地的演讲比赛,在上学期的“教师颂”演讲比赛中,还代表东关小学获得了太康县一等奖的好成绩。她组织全校师生进行趣味体育项目比赛,组织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看着师生和家长满意的笑脸,她觉得再累都值得。

为了提高班上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她开展了每周一次的朗读比赛,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大胆展示;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速度,她经常在班里举办1分钟速算比赛,让每个孩子在口算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每次看着得奖的孩子站在讲台上露出笑脸的时候,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排名不分先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