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群众文化精品绿城上演
今晚,我们为电影而来
趣解张爱玲文学
摄影艺术描绘台湾风情
“少林寺成就了我,郑州成就了我”
天中讲坛开讲嗓音保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趣解张爱玲文学

本报记者 秦华

追寻现代作家佚文佚事,还原现代文学史真相。昨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陈子善在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为观众作了一场主题为 “张爱玲的创作与再创作——张氏著译版本巡礼”的讲座。这是嵩山书局“纸年轮”讲堂邀请来的又一名家。

张爱玲的作品是怎样走向读者的?陈子善教授通过一幅幅作品封面,重新回到历史的原点,尽可能还原现场,去探究张爱玲是怎么跟文坛,跟文学史发生关系的。陈子善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曾经被湮没了很多年,后来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而把张爱玲推向公众的众多研究者中,陈子善功不可没。他长期从事现代文学史和文学史料研究,在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张爱玲等作家的研究上均有较大建树,著有《张爱玲丛考》《从鲁迅到张爱玲》等。

如果说,是夏志清一层层拂去时间和政治的烟云,将张爱玲从现代文学的边缘拉回舞台的中央,那么就可以说,是陈子善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考证工作,以及对张爱玲佚文、生平、著译、研究史等方面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得这位传奇作家的神秘魅影愈加清晰。陈子善之所以成为内地研究张爱玲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并不在于他的年资和辈分,而是他谨严的治学态度:力求让每一个结论都有两个以上的证据相互佐证。

“我之所以一直致力于张爱玲研究,除了张爱玲作品本身的独特性、丰富性、前瞻性和复杂性,除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外,中国港台地区和海外张爱玲研究的兴旺发达,对我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谈及如此热衷于研究张爱玲的原因,陈子善坦言,既然张爱玲的文学创作起步于上海,既然张爱玲最初的文学追求辉煌于上海,作为一个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我从事张爱玲研究,也就责无旁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