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珍 惜
丰子恺的同题散文
桂花飘香又一年
反腐没有“纸牌屋”
一叶知心
古人玉雕的智慧
夜色如水 书香似梦
5G助你体验新世界
有文化到底多重要
正确服用速效救心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丰子恺的同题散文

孙玉蓉

1935年2月4日,应《人间世》杂志主编林语堂之约,丰子恺完成了随笔《谈自己的画》。文章写道 :“我的画与我的生活相关联,要谈画必须谈生活,谈生活就是谈画。”八十多年来,这篇文章被收入各种版本的丰子恺散文选集中,而他的另一篇同题散文却很少有人谈及。

1935年3月1日,丰子恺又写了一篇随笔《谈自己的画》,此次增加了副标题——《色彩子恺新年漫画》。这是他谈自己作画失误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同年3月5日《申报·自由谈》上。

那年1月,《中学生》杂志特意印制了“二十四年元旦为中学生读者作”的《色彩子恺新年漫画》,随刊赠送读者。

那是一张彩色立幅画,“近景是岸,岸上有一株长松。远景也是岸,岸上有半个朝暾透出在地平线上,正在发射光芒,驱逐那上面的云翳。中景是一叶小舟,靠近此岸,正在向着彼岸的朝暾进发”。船里有四个人,他们都面向太阳,背向观者;他们正在打桨,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进。

一位朋友发现:画中人划船的方法不对,其中有三个人都在倒扳桨,这样,小船不仅不能达到光明的彼岸,而且还会向后退。朋友建议应该让画中人“面向着观者,而背向着光明。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速达,还可以用笑嘻嘻的脸孔来讨好观者”,可谓一举三得。

听了朋友的批评后,次日一早,丰子恺便跑到湖边雇了一只船,亲自摇桨演习,先按自己画中的样子,再按朋友指点的方法,实践证明,朋友的话是对的。

丰子恺也从中悟出两条哲理:“你倘要省力,要速成,要舒服,要不被人笑,须得背光明。你倘要向光明,只得吃力一点,迟进一点,用一点劲,再被人笑几声。”丰子恺作此文,一是向中学生读者致歉,二是表明自己的创作初衷,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虚怀若谷、一丝不苟的态度。

摘自 《今晚报》

爱歌如命的画家王涛

鲁 光

王涛这个人和他的绘画艺术,都是一见难忘的。

他长得有点儿像蒋介石,这可能与他那个老剃得光光的脑袋有关。有人说,他身上有一股匪气。依我看,倒不如说他的个性中有一种强悍和豪爽之气。

王涛爱歌如命。有一回,我们游览衢州烂柯山,上山时天已微黑,到了山顶天已大黑。我们在苍茫的夜色中,细细观赏那盘镌刻在山石地上的“残局”。深一脚浅一脚,我们摸黑下山。晚餐后,夜已深,但王涛一直放歌至次日凌晨。玩了一天,又唱了半夜歌,原以为早上他起不了床,谁知一大早他就将房门洞开,挥毫作画,里外屋床上、地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好多幅《天下一盘棋》。

我发现了一大“秘密”,每次歌后,王涛都有佳作问世。只要歌声不断,涛声永久,新作就会源源问世。每次见王涛,总要调侃一句:“涛声依旧呀!”

王涛出生在一座古老的大宅院中,他的居室是一间陈旧的小阁楼,每天在窄窄长长的古巷中穿行,读老书听古琴……从小便被浓浓的传统文化浸淫着。他喜欢中式衣着,画室挂着从老宅拆卸过来的旧木花窗,成年累月侍弄笔墨纸砚,传统文化情结根深蒂固。但王涛的思想和理念都是很现代的,他是一个从传统中出来的现代艺术家。

人物变形夸张而又真实,笔墨老到而又不拘谨;背景大渲大染,泼彩泼墨,以烘托人物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心世界,看似随意即兴,却又十分经意精心。一言以蔽之,他的画是雅俗共赏的意象人物。其中许多在历代和当代画家笔下屡见不鲜的人物,诸如醉酒的李白、悲愤的杜甫、面壁的达摩、嫁妹的钟馗、怒沉宝箱的杜十娘、葬花的林黛玉……一经他的生花妙笔,便富有新的艺术生命。他们不与别家人物雷同,都姓了“王”,成为王家意象人物长廊中的一员。

综观当今中国画坛,人物画家林林总总,但有个性堪称“大家”者并不多。我以为,称王涛为意象人物大家是名之固当的。

摘自 凤凰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