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乞 食
千里走单骑(国画) 戴成有
古典爱情
选择成就人生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范仲淹诗抄(书法) 窦效民
休闲之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乞 食

♣张富国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文人宁肯饿死,也不愿意乞食;即使有,谁又会写进诗里呢?超乎寻常,确实有几首乞食诗——未必讨饭,只是席间酬赠诗而已,却如古道热肠,肝胆照人。人总有不济的时候。文人不济,常常诗兴大发,然后食兴大发。以文字疗护感伤,在美食中获得舒缓,这样,完美的人格就能自由地生长。果然应了那句,诗是食,食亦诗,人格搭桥,美好使然。

乞食诗源自陶渊明。一天,他饥饿难耐,到朋友家蹭饭。敲开门,欲言又止;朋友解意相赠,好吃好喝款待。席间,高谈阔论,饮酒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生清高,哪里是讨饭?!主人急人之难,有深似漂母的恩惠;诗人感恩图报,却自责毫无韩信的才能,怎能报答于人?美德煦育的高尚人格,自然呈露,光彩照人。他发誓:只能以结草衔环的“冥报”——死后冥冥之中相报!感激之忱,是医疗自私、冷漠的良药,至为珍贵。乞食,佳肴美馔、琼浆玉液,随便;尘世温情、人世至爱,足矣!

李白有一首乞食诗:正值深秋,山野肃杀逼凌,万物萎凋。前途无望的凛凛寒意,无人识己的切肤之痛,让李白坠入冰谷。此时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荀妈妈郑重地捧上雕胡饭——菰米做成的五饭之一,让人潸然泪下。这菰米,霜来凋零时所采,故称凋苽,讹传为雕胡;粒瘦长,如黑米,蒸煮而食,绵滑筋道。杜甫说,“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看来,雕胡饭极受隆爱。“菰粱之饭,入口丛流,送以熊蹢,咽以豹胎”,佐配的,竟是熊掌、豹胎之类!荀妈妈淳朴的礼数,如浑金璞玉,毫无斧削痕迹。这碗饭,焐心贴胃,怎能不让李白涕泗横流?乞讨所得,哪里是一味素饭,分明是知人善察、难眩以伪的人性睿智。

苏轼也有乞食的阅历,“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一首诗,竟换取两雌两雄的大闸蟹!胃口是超级腐败的,如果耽于口腹之欲,灵动与高雅顿失,心灵必然荒芜。苏轼笔下的美食,扬州醉鱼、醉蟹,泗州的春盘,广州的滑鸡粥,吴地的炒肉片、糟淮白鱼,蓬莱的鲍鱼等,流行至今,大多受益苏诗的广告。“野炊花间百事无,腰间只系一葫芦。已倾潘子着错水,更觅君家为甚酥”,何秀才家吃的油果,以一问“为甚酥”为名;潘先生家喝的果酒,以笑叹“着错水”称号。野外赏花,饥渴难忍,苏轼写下此诗,变着法子讨吃喝,趣味盎然!“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乞食,乞得一世至爱,不失为一种追求!

范成大也经常作诗求食。品到一味黄岩鱼鲊,回味无穷。又想吃,疾书一首《从圣集乞黄岩鱼鲊》,“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船浪帆风”。人生欲望无涯,得到则无厌,不足又痛苦,就像钟摆,徘徊在痛苦、倦厌之间。旷达,真的成了人生的奢侈品。没有豁达胸怀,难以涉猎广袤;没有善感之心,何以遑论精灵?想吃鱼鲊,不远千里来,那白玉红酥,送否?自然真朴,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诗不达诂,但必求最佳的意境。人生最大的不济,便是丰衣足食下的人性乞丐!忽然想到一个典故,不食嗟来之食。人家的那句“喂,来吃吧”,无异于打脸赏钱。脸被打,是皮肉之苦;低三下四接赏钱,那可是剜心之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