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健康和谐校园 学子向阳生长
艺术浸润塑人才
师说
爱是教育的起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师说

韩愈有篇《师说》,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想“说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也是走在传道的路上。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渗透。

这次部编教材选文最大的变化是凸显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树立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教师,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承载着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吟诵”和“歌诀体”来教古诗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说:“吟诵让我们的心离诗更近了,歌诀体让我们背古诗文更快乐,记忆更长久。”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诗作本身的笔墨酣畅,还用讲吗?孩子们自会明白: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什么是宽广的胸怀?我会说:吟诗。他们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周敦颐的《爱莲说》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让孩子从小知道“腰不可弯,气骨不可摧”。

吟诵对古诗词意境的那种无比贴切的烘托,孩子们感受到的诗人情怀和人格,都使吟诵具有了无可取代的魅力。当学生满腹经纶时,会离我们的期许越来越近。比如“智慧”,比如“责任”,比如“人性的常态”……

语文老师一定要是个爱阅读的人。不然如何传道授业。坚持阅读绝不是轻松的事。狄金森的诗:我的信念大于山,所以,山崩了,一定会接过紫红轮盘,为太阳,引道。”一旦有了阅读的信念,再高的书山也会被你翻越。这个信念就是:“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会有学生的阅读。”我每天5:30准时起床,看一个小时的书。什么书都要读一些。我想把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传递给我的学生,告诉孩子要不断给自己美好的期许。

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足,于是愈学,于是愈知不足,于是愈学,旋而复始,成长之道也。所以,师者,教其不足而解其迷也,是为解惑。

三年级学了《卧薪尝胆》后,孩子们问了很多历史方面的问题,课外的成语积累又涉及好多历史典故。当时我想:是让学生获取信息还是文化?学生养成的是应付心理还是求知欲?当然是后者,于是,我暂时抛开教材,开启了一个月的“学中国历史,绘历史长河”课程。孩子们提出自己最想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之后所有的学习,都是基于孩子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语文一定要明白: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有更加精彩的答案和解读。

重点还是要回到学生身上,这样语文才能成为有趣的语文。真正的教育是要让每个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使孩子成为一个个有“问题”的人,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倾其所能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教学一边幸福。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 刘春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