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8版:砥砺奋进的5年 【 郑州市城市基层党1/2017-10/11/T08/20171011T08_brief.jpg 上一版3
构建“四网一化五联”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四网一化五联”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上街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商业街社区联合党委为百岁老党员过生日
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
上街区城市区域化党建第二批“红色一百”项目签约
机关党员干部观摩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秆画创业培训
小学生在党建共建安全教育开放示范基地上课
党建共建项目——朝阳社区戏曲爱好者走进中心路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颐苑联合片区党委开展“亲绣党旗心向党”活动

每天下午,上街区朝阳社区的“四点半课堂”都会有一位专职教师来为孩子们义务辅导,同时,辖区中心路小学也新增了“戏曲进校园”的特色课程。

“‘四点半课堂’迎来专业老师,我们的戏曲爱好者走进学校教学,党建项目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实现了共赢。”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瑞玲告诉记者。

党建联建项目既有效整合了双方的优势资源,又实现了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极大提升了党建工作实效。类似这样的党建联建项目,在上街区各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不胜枚举。这得益于该区“四网一化五联”的“415”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上街区全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党组织设置和作用发挥出现重叠、交错,甚至薄弱、真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上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以区、街道、社区、楼院四级党建联建网为基础、以“项目化运作”为载体、以“五联”为抓手,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横向互动的“四网一化五联”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党组织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全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以“四级联建网”为基础构建体系

按照“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的要求,该区通过建立“四级党建联建网”,形成了组织、责任、制度的三个联动体系。

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积极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建立了“区级区域党建联合会—街道区域党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合片区党委)—楼院党支部”的四级区域化党组织体系轴,使区、街道、社区、楼院四级上下贯通、责任联动,专职于统筹协调各自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形成“四级党建联建网”,构建起全覆盖、无缝隙的区域化党组织体系。中心路街道针对个别社区辖区内无联建单位的问题,以2至3个社区为一个片区,成立联合片区党委,既便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党建资源,又便于以强带弱、共同提升。

明确区域化的功能定位。明确区域党建联合会是区委与驻区四家大型国企党委联建的常设机构;街道区域党工委是街道与辖区影响较大或党员较多的公共单位联建的专职机构,建立专职党建办并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党务人员;社区大党委是社区与管辖范围内或街道指定的公共单位、“两新”组织等联建的专职机构,楼院党支部专职于管理楼院内各类党员并与党员商户联合开展活动。同时,将村改新型社区纳入区域化党建体系,创新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经济合作社党支部、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路段党支部的“1+3”新型社区组织设置模式,理顺管理体系,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党组织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水平,并通过统筹使用辖区各类党建资源,把原不同村组党员、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联合起来开展活动,强化了新型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

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坚持“条条和块块双向用力”,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每月一次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协商调度,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双向评价机制、承诺评议机制,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时要征求驻区单位尤其是业务关联部门的意见建议,驻区单位党员干部的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也要充分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并作为重要参考;建立健全双向考核机制,在机关委局对街道相关工作评比排名考核的同时,赋予街道对机关委局派驻街道基层站所及其党员干部年终考核时的评价权和评先评优时的“一票否决”权。

以“项目化运作”为载体整合资源

该区坚持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围绕党建工作突出问题和党员群众的迫切需求,有目的、有重点地联建一批党建项目,以“项目化运作”整合党建资源。

“双征双议”提出项目。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群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双向征求联建单位和辖区党员群众意见,确定要实施的联建项目,并通过双向商议,明确联建项目的具体目标、方法路径、任务分解等。目前,全区共确定联建项目逾500个,涉及党建阵地共享、党员教育管理、社区服务优化、党建标准化建设、基层治理创新等五大类。颐苑社区联合片区党委通过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联建单位意见,以“五园一心”共建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联建单位职能优势,共建“学习、红色、爱心、康乐、和谐”五个“家园”,先后与联建单位共建了社区网络学习室、七彩党员志愿服务队、“就业创业储蓄所”等17个“心连心”工程项目,深受党员群众好评。

“三级联动”推进项目。实施联建项目台账管理,一项目一台账,建立健全跟踪督查、每月报告、每季调度的全过程管理机制。社区党组织发动群团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跟踪项目进度,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每月报告项目进展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区委每季度对联建项目实施调度和观摩评比,确保落地见效。中心路街道区域党工委积极整合辖区优秀党务干部、机关党员干部、特长党员等优质资源,建立了党建引领指导、街道建设发展、综治调解等10个专题委员会,通过为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定岗定责、完善机制等措施,让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面参与到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并通过定期组织联建项目观摩督导,为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专业性强的意见建议。

“多方评议”验收项目。联建项目完成后,街道社区党组织及时组织联建单位和辖区群团组织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民主评议等方式进行验收,并提出做好项目后续工作的意见建议。验收结果记入台账,作为双向评价、双向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五联”为抓手推进党组织联动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搞、服务联做的“五联”为抓手,推进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动。

以资源开放促共建共享。结合社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区建设,逐社区观摩、整街道推进,力促整区提升,以颐苑、通航、三湾、五云等10个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为引领,首批136个党建服务阵地全区共享。把社区专项党建工作经费提高至每年3万元,并为每个社区提供每年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让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党员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同时,从全区各社区与联建单位共同实施的服务项目中精选255个优质项目,以“共享清单”形式面向全区开放,党员群众无论居住在哪里都可免费享受清单中的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了服务资源整合、提升了服务效率。丹江社区是石咀村和马固村合并而成的新型社区,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根据党员群众需求,社区党委积极开放新建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区人社局、妇联等单位在该社区举办家政、育婴师、驾驶员、麦秸秆画等多种培训班,利用当地厚重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绘画产业,既助推了脱贫攻坚,又打造了辖区群众就业创业培训基地。

以双向管理促力量下沉。严格落实“社区报到、认领岗位、公开承诺、上岗履诺、积分评星、表彰激励”的“六步工作法”,全面实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报到、双向反馈、公开承诺、积分评星四项机制,大力督促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服务。目前,全区共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336支,参与党员3000余名;建立特长党员工作121个,建成爱心交换站5处,政府出资分别为五云中心社区和朱寨新型社区购买了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并引进了10个社工服务岗位,壮大了社区服务力量,提升了服务水平。区委与驻区国企长城铝业公司党委联管该公司的18家离退休支部党员,在社区就近为离退休支部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既解决了企业离退休支部无活动场所、工作不规范问题,又带动1000余名企业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服务。

以智慧党建促互联互动。为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促进区域内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互联互动,以“上街先锋”微信公众号和上街党建云平台为主站点“1”,将N个红色网络教育家园、远教站点、微信公众号、党员服务阵地作为分站点,为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动搭建了一个主站引领、多网并行、立体互动的“1+N”智慧党建平台。通过整合党建信息系统、党建网站、各单位手机微信公众号和党建地图等,实现对各项党建信息数据的链接、融合及提取,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能够实时感知基层党建动态,促进彼此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互联互通。通过开展网上意见征集、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学习讨论、网上共享服务资源等,使党员只要触网就能随时随地参加党的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横向上的互联互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