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加快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昨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公布了首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等11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这标志着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开始驶入“快车道”。
培育和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在单位自愿申报、地市(县)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和现场考察,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省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省轴承创新中心、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省智能工厂系统创新中心、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省猪肉制品加工创新中心、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以及省高效能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个单位被列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这11个培育单位主要聚集在我省五大主导产业领域,大多分布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其牵头单位都是本行业的骨干企业或主要研发机构。
据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抓好这11家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底我省要力争再认定2至3家省级创新中心,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到2020年,建成1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争创1至2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初步形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和供给机制;到2025年,建成2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并争创3至5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构建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显著的支撑效应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