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自行车时代
远去的胡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 孙伟
村草隐踪
《劳燕》:展现女性强韧的生命毅力
新说南辕北辙(国画) 邢玉强
月圆中秋夜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远去的胡同

♣ 关小凤

每每走在整洁而繁华的街道,眼神里稀缺的不是那些摩天的高楼、衣着时尚的俊男靓女,或者琳琅满目色彩炫艳的反季节果瓜,而是偶然间在摩天楼之间或不起眼的角落里闪过的一条条小胡同。它们大多是笔直的,水泥路面异常洁净,巷子两边整齐的人家,院墙上镶嵌着锃明发亮的瓷砖或琉璃瓦,一切都显得和它周遭的环境默契配合、相得益彰。眼神滑过这些巷子,我总渴望能看到一两条曲曲弯弯绵延伸向街道深处的巷子,或是某户人家门前栽一丛瘦竹,再或是院墙上爬满绿色的丝瓜,或是从院墙里斜伸出一两枝枣树或梨呀桃呀的果树的枝丫,我稀罕这些难得的景致,童年的记忆也一下就被勾出来了。

在记忆的深壑处,弥布着一条条狭窄而蜿蜒、四通八达的小胡同。说它四通八达,因为你可以从城中的任何一条胡同起步,总能迂回曲折地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这些胡同蜿蜒曲折,但却错综盘结,相挽相扣,如布满小城肌体的经络,四通八达,却又密而不乱。而我们的童年,就如镶嵌在这些经络中的黑白照片,不管时间多么久远,总是那么温馨、清晰。这些胡同,远没有现在的巷子这般整齐、洁净、水泥漫地,看不到一丝儿尘土。它如同远古走来的瘦弱老者,暗黄色的肤色,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岁月痕迹。两边的人家,也和它一样的苍茫、远古,低矮的土墙,低矮的茅草房,在许多人家的院墙或者房屋的墙上,甚至还露出密密匝匝的颜色发黄的麦秸秆儿。

就这么破旧、远古,但却弥漫着我们童年的欢乐,经年不散。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玩具,甚至没有一件值得骄傲的新衣,但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欢乐。我们玩过家家,随手采下土墙上的青苔,随手拣来胡同旮旯里的破砖烂瓦,就成了我们的“家具”,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玩打仗,一胡同的孩子分成两队,你追我赶,跑上一整晌都不嫌累;或者一溜儿攀爬在某户人家的墙上,拿着长长短短的钩子,去够院子里果树上的果儿……当然也有比较“文静”的游戏,比如粘墙。所谓粘墙,就是倒立让身子紧贴在墙上。但我们玩的,却不是一个人可以轻松地倒贴上去,而是一群小伙伴全都要贴上去。这就需要点技术含量了,尤其是第一个孩子,他在贴到墙上的时候,身子从后脚跟到后脑勺几乎都要紧紧贴靠在墙上,这样才好为以后贴上来的孩子们争取更多的空间。然后,第二个孩子紧贴着第一个孩子的身子倒立起来,依次第三个、第四个……全部的伙伴都完成这个动作,接下来就是看支撑的时间有多久了。十几个小伙伴全一个姿势倒立着,就如在胡同里砌了一堵倒立的人墙,倒也蔚然可观。不过,有时候也会有状态,比如第一个贴上去的孩子或者中间的一个支撑不了了,后面的伙伴还没来得及翻身下去,他们便骑着前面的孩子跌下来,于是人墙轰然倒塌,胡同里顿时扬起孩子们一串串含着善意的嘲笑声。

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们的欢乐也无限多起来。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田里的秸秆运回家中,靠墙砌起来,整条胡同瞬间变成绿色的海洋,奔跑在胡同里,口鼻间溢满了青郁的香味。抽一根秸秆,剥去所有的叶子,将光秃秃的秸秆上端握个小直角,就如一个大写的“7”字,手握着“7”字的上端往前推,秸秆就“突突突突”跑起来,于是,整条胡同里就是我们的奔跑声和秸秆车的突突声,比论着谁的车跑得快的争吵声,是那样的悦耳和动听。

当秸秆绿色变得干枯,整条胡同又变成泛着黄的淡白,手或脚轻轻碰触这些没有半点水分的秸秆,就会哗哗啦啦地乱响。孩子们嘿嘿笑着,一个绝好的玩法在脑海里狂涌而出。入夜,洒满月光的胡同里寂静无声,只有风偶尔吹过,干枯的秸秆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晚归的人回来了,近了近了……行人专心行走,靠墙的秸秆突然哗啦啦一阵响,突然从秸秆后面呼呼呼钻出一个又一个麻利无比的小人儿,行人登时吓得那叫一个心慌眼跳,待看清这些小妖儿全是邻居家的小顽童,满心的惊吓和火气也瞬间消失,笑着骂了句:“小屁孩……”然后甩开大步离去,留得一群计谋得逞后得意大笑的孩子们。

…………

一年一年,欢乐不停重复,直到胡同在不知不觉已改变得失去最初的模样。当我们不再稀罕地围观某一家又砌了浑砖的墙,替换掉了低矮的土墙;当我们欣喜地看着每到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胡同路面变成了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蓦然发现,那些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胡同远去了,远到只能是记忆里默默的温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