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5版:十九大时光 盛世芳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天更是好日子
国强才有民安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强才有民安乐
101岁
怀抱曾孙心中喜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文 宋 晔 图

上午10点多,记者如约来到建华街社区,聂国璋老人早已在家里客厅沙发上坐着等候。

“谢谢你们来看我。”虽然今年已经101岁高龄,但聂国璋老人除了有点耳背,仍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思路谈吐也很清楚。

聂国璋老人老家在洛阳, 1960年因工作调动,来到郑州铁路局工程处工作,是一个技术精湛的电焊技师。“那时候还是蒸汽机车,需要双机牵引,锅炉很容易坏,我的工作就是焊接维护。”说起旧时光,聂国璋老人侃侃而谈。

自郑州一路西进运煤的蒸汽火车,汽笛喷出呼呼气浪,轮轨撞击哐哐当当,疾驰飞奔越过山河……这样的场景画面,一直留存在聂国璋老人的记忆深处。

“几十年来,火车由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机车,再到现在的动车和高铁,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这跟咱国家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呀。”这么多年,老人一直关注着自己干了一辈子的铁路事业。

老人的卧室整洁干净,柜子上码放着满满当当的报纸杂志,墙上贴着剪下来珍藏的旧报纸和荣誉奖状。“老爷子是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温和谦逊,性格开朗,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晚睡晚起,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看电视新闻和报纸杂志,其中,央视《海峡两岸》是必看节目。党的十九大开幕时,还看了直播。 ”聂国璋老人的小儿子聂建敏这样说起老人的生活。

聂建敏今年61岁。他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很忙,每天要骑半个多小时自行车到单位上班。“好好学习,不要打架,要团结。”这是父亲叮嘱他们兄弟姐妹最多的话。

聂国璋老人有六个子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子共有30多口人。每年过寿,老人都会准备礼物给子孙们,《论语》《三字经》《弟子规》《成语词典》……一本本精心挑选的书,被装进一个个写有名字的纸袋里,每个小家庭的孩子人手一套。

“今年春天,听人说芹菜滞销,老爷子专门让我推着他到小区附近菜农摊子前,捐了100元钱。”聂建敏告诉记者,父亲总说“过去的日子跟现在那是没法儿比,老百姓有福着呢”。

“这是谁?乖孩子。”聂国璋老人拉着曾孙子小木木的手,指着报纸头版上的照片问。“习大大。”孩子奶声奶气地答道。聂国璋老人高兴地说:“平安是福,长寿是福,这是小家的福。国家富强,和平统一,这是大家的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