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黄永东 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11月1日,西三环北延快速路与连霍高速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家住五龙口附近的市民小孙为之欢呼雀跃:“今后再回洛阳老家,沿西三环往北可以直接上高速了。”家住高新区的记者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走连霍高速到位于郑东新区的报社,一个单程要比走市内道路节省近40分钟的时间。 计划新增16座出入市口互通立交已经开通13座,10条市域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县市均实现有三条高速过境……越织越密、不断升级的郑州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正在不断惠及你我他。 交通路网建设让“货畅其流”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这是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就阐明的道理。 交通兴,货物才能顺畅流动,做生意才能四通八达。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言不烦:“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提出打造“交通强国”。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不断放大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努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乘势而上大作为,先行路上勇担当。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这一主线,抓住建设黄金期,以克难攻坚、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强力推进交通工程建设,努力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好交通先行,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据市交通委统计,五年来全市范围内已完成交通重点项目近80个,完成市管项目投资约650亿元,(下转四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