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心守始终 整装再出发
蔬菜市场 探访餐桌安全守护人
绿茵场上 被孩子们的笑声感动
宣讲现场 用心聆听心潮澎湃
锅炉房里 感受供暖科技元素
盾构车间 体验“中国制造”的震撼
采访路上 见证新闻的温度和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采访路上 见证新闻的温度和力量
记者李娜(右)采访慈善日活动

本报记者 李 娜

11月7日,立冬。清晨6时的郑州,已经有了寒意。位于郑州市中原路京广路南的二七区救助站内,副站长李德龙正在盘点仓库内的大衣和棉被。“今天立冬了,咱中午给流浪人员也准备了饺子!”李德龙一边清点棉被的数量,一边扭过头来热情地说,“十九大报告中,民生二字重千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咱基层的重担和责任啊。”

作为负责民政线口的记者,每到冬季,来救助站实地采访是一项“常规工作”。不仅要听工作人员怎么说,还要和流浪乞讨人员聊聊天,更要打开锅盖看看他们的餐饮,摸摸被子看看流浪乞讨人员的“待遇”到底如何。社会救助制度落实情况,事关百姓冷暖,如实报道所见所闻,这,是我的责任。

身为记者,有一种责任,叫记录。

日历翻回去半个月。10月16日。第十个“郑州慈善日”活动现场。舞台上,一个穿着白色卫衣、黑色裤子的普通女孩款款走上来。她表演了诗朗诵“感恩路上 一路有您”。这女孩自信的模样、温暖的声音,赢得了现场如雷掌声。

舞台下,记者席上的我不禁湿了双眼。这个女孩叫白丽红。我认识她足有10年的时间。10年前,她是一个即将辍学的乡村初中毕业生,在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后,得到了郑州慈善总会连续10年的助学金帮助。这个瘦小单薄的女孩子,靠着社会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山区走到了北京,今年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巩义做了一名选调生,开始了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身为记者,有一种幸运,叫见证。

2017年11月8日。这是我从业11年度过的第11个记者节——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用手中的笔留住瞬变时光;我们是时代的先行者,用柔弱身躯穿梭灾难腹地;我们是民意的传递者,用如椽巨笔诉说人民心声;我们是今天的传媒人,用铁肩铸就道义文章。

一路前行,我始终相信,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敬畏,方能保持向上的姿态。我始终坚信,只有新闻有温度,文字才有力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