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得再远 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胡适:聪明的极致 是厚道
与秋告别
我的四季
“屈己”乃是大格局
以美的态度面对生活
疫苗变身创可贴
心梗急救的误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胡适:聪明的极致 是厚道

儒风大家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胡适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成人,婶婶嫂子们一不高兴,就给他们娘俩甩脸子看。所以胡适年幼早熟,很小就懂得看人脸色。

1938年,胡适被认命为驻美大使,当时胡适没有多少外交经验,去了美国还要四处求人,每天都要应酬,累得半死,情绪极差。

但是他的下属,却丝毫没有被他的坏情绪波及,而且他们每次半夜来找胡适,胡适也依然是和和气气的。

胡适给他妻子江冬秀的信里说: “我现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不去就罢了,去了,我总要把全副精神摆出来,总不要叫人家看我的臭脸,总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

胡适曾经教育自己儿子说:“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 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 ? ’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懂得宽容别人

胡适和鲁迅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双星,但是两人的性格言论却截然相反,因为观念的差异,鲁迅几次讽刺胡适,但是胡适却从未和鲁迅直接交锋过,也没有与他进行过笔战,更没有表现出对他的人格的不恭。

1929年9月4日,胡适给周作人写了一封长信,十分感慨地说:“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隔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相去虽远,相期至深。此次来书情意殷厚,果符平日的愿望,欢喜之至,至于悲酸。此是真情,想能见信。”对鲁迅的敬爱溢于言表。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四处奔走,却无人愿意帮忙,不得已求助于胡适,胡适马上着手运作。他从未计较过恩怨得失,不管是友人,还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他都尽全力帮助。

哪怕到了晚年,胡适对鲁迅的评价也十分中肯,从不稍加贬抑。胡适的宽容大度,可见一斑。  

胡适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摘自星期六散文

父母教我不忘本

二月河

1960年,有人送给我母亲五六个鸡蛋。父亲看到了就对母亲说:“你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你要人家那么多鸡蛋干什么?”母亲说:“行,我吃过饭就去。”父亲说:“不,你现在就送回去,回来再吃饭。”母亲二话没说,提起鸡蛋就给人送回去了。这个场景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因为富农出身,我的父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使他们变得非常小心谨慎。从小他们就要求我们不要多事、不要惹事,父亲常说:“只要你能平安地度过一生,我们就很知足了,不要求你出人头地,也不要求你成为一个如何光宗耀祖的人。”现在我当作家,一直记着父亲的话,不敢有一点出格的言行,不敢招惹一点额外的是非,那些多余的东西会让我感觉到不安。

母亲向来注重与人交往,她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怕我以后有出息了欺负别人,也怕我没出息而不努力。

母亲还教会了我做事情必须专注投入。她自己夜里写东西,困得实在熬不住了,就用香烟灸自己的手腕。我当年写书的时候条件比较差,夏天还好过,打一桶水,两条腿连裤子都泡到水桶里,既凉快又防蚊,还要缠上一条毛巾,防止汗水滴到手稿上弄花字迹。如果感到疲劳了,我也会学母亲那样,用香烟烤一烤,灸一灸,直到有痛感使自己清醒过来。

父亲教会我如何安身立命。有一次,我说到他们职务升迁得比较慢,他马上顶回来:“还有那么多烈士呢!他们跟我一起出去干革命,死了多少人,你知道吗?战死在沙场上,得到什么东西了吗?一分钱工资没有,任何待遇也享受不了,永远地躺在那里了。我们能够活到现在,本身就应该感恩,不要去求比活着更好的东西了。”

正是父母这种真实质朴、谦虚感恩的教育,让我一直铭记本心、不忘本我。

摘自《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