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得再远 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胡适:聪明的极致 是厚道
与秋告别
我的四季
“屈己”乃是大格局
以美的态度面对生活
疫苗变身创可贴
心梗急救的误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屈己”乃是大格局

游宇明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之一,此君最大的特点是不拘小节,常凭性情做事。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乘船路过金陵时,王安石穿着平民服装、乘着驴子来到江边拜访。

王安石主动拜访苏轼,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一,王安石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时虽然下野,却依旧拥有奏事权,而当时的苏轼不过是一个级别极低的贬官。其二,王安石比苏轼大16岁,算是长辈,长辈主动探望晚辈,在那个讲究等级秩序的时代,也非寻常人愿意为之。

张友鸾先生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的新闻人之一。此君办报特别看重文学趣味。比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用的标题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一则讽刺大后方国民党官员生活奢侈浪费的新闻,到了他笔下,则变成“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张友鸾的才华也是“屈己”的成舍我发现的。1925年,《世界日报》总编辑张恨水提出辞职,报社经理向成舍我推荐张友鸾。其时,张友鸾踏入社会不久,年纪只有二十出头,成舍我对他的能力不觉间生出怀疑。

张友鸾到报社只上了三天班,就被成舍我辞退了。张友鸾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信大骂成舍我,读了这封足以让一般人血压飙升的信,成舍我非但没有生气,还说:“此人虽出言不逊,但骂得痛快,切中要害。文章也写得漂亮,有才气。”他接着大手一挥:“此人非用不可。”立即请回张友鸾,让他做了社会版的编辑。一年后,成舍我又将张友鸾提拔为总编辑。

所谓“屈己”,就是放低姿态,给下位者、弱势者、对手超出寻常的尊重与敬意。“屈己”反映着一个人做人的大格局。

摘自《北京日报》

粗中有细看张飞

小 燕

《智囊·上智部·张飞》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说刘备当初第一次见到马超的时候,特别高兴,立马就封他做了平西将军,拜都亭侯。马超因为刘备看重,未免就有点傲慢起来,甚至疏忽了上下应有的礼节,和刘备说话,竟然时常直呼其名。关羽见此非常生气,差点要去杀马超,好容易才被刘备劝阻了。张飞这时候却出了个点子,说这种情况呢,也好办,我们可以用礼节来引导提醒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专门一本正经地手执兵器侍立在刘备两边。马超来得迟,到了就要去入座,突然发现怎么没有关羽和张飞的座位,然后才见二人正侍立刘备两旁。这下马超可大吃一惊,非常惶恐,从此以后,在刘备跟前都十分恭敬。

一直以来,张飞好像就是有勇无谋的代名词,谁知这个故事却着实颠覆了我们的刻板印象。刘备求贤若渴,如果关羽真把马超杀了,不仅损失一名虎将,刘备招揽人才的真诚之名也会大大受损。但是作为彼时管理者的刘备,如果纵容马超任性下去,又难免要影响破坏整个团队的规矩和风气。所以张飞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及时又高明,后世把张飞当做粗人,是大大冤枉了他。

生活中未尝没有马超这样的人,本质和才能都是不错的,但是因为性格中的一些缺点,处事时总容易让人产生吐不出咽不下的不适。与这样的人交往,直接指出问题,万一对方比较敏感,自尊心大大受挫,很可能就会伤及双方的关系,甚至激化矛盾。倒不如通过自身比较明显的示范,让对方自己醒悟见效良好。所谓“大德无形,大化无痕”,阳光温暖万物、细雨滋润大地都是不着痕迹又造化无穷的事。

摘自阅读公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