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陉山山寨
情深,万象皆深
欲避喧嚣地 且来岩上居(国画) 李业茂
大唐首席监理杜甫
深秋(摄影) 孙建辉
《当教育成为束缚》:非凡的教育启示录
立 冬
咏鸣翠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唐首席监理杜甫

♣ 牛伟华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以为古建筑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也无非就是以圆木为支撑、四角以直木立于地基、石材为墙柱。墙柱木料之上架设横向檩条,两侧山墙以三角形对称分布的框架结构相贯通,取修长茅草披挂厚积于其上,避风遮雨以为可居住之小屋。此等木屋坚实有余而茅草盖顶是美中不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古代天下寒士住宅的真实写照。我认为杜甫先生可以称之为中国监理行业的创始人,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从大象无形的狂风怒号到关乎屋顶厚度的干枯茅草,都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屋顶的古建筑原材料从最原始的“三重茅”,逐渐进化到小片“鱼鳞状”弧形半圆瓦,又从近代的“水泥预制板”逐渐发展到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筑顶板模式,都是人类在与大象无形的千奇百怪的自然灾害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生存智慧的结晶。历史上最早提及屋顶防水工程的诗句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杜甫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最有监理意识的伟大的诗人”。

作为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对于人类居住的建筑曾做出过总设计师的规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从第一监理责任人的角度去要求诗人心中理想的牢固建筑风格应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如今杜甫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预言终于得以实现了!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对现代监理人所应肩负历史使命的主人翁精神最强有力的鞭策和鼓舞。“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谱写出“气壮山河的新画卷”,杜甫先生忧国忧民的第一监理责任心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在这广厦林立,城镇化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的庄严时刻,作为监理事业的后来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监理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辱监理行业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新使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