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双11”扫货“狂欢”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快递大潮。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双11”期间将产生超过15亿件包裹,同比增长35%以上,包装的后续处理面临很大压力。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期,有的清洁焚烧中心进场垃圾处理超过设计能力。一些电商物流企业“双11”前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等,但实际效果有限。 快递激增垃圾处理超负荷 “双11”刚刚结束,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西门外快递服务中心看到,满大街待取货物堆积如山,来取件的学生络绎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停在路边卸货的顺丰快递员表示,最近业务量是平时的3到4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按业内每个包装箱0.2公斤的通常标准保守估算,今年“双11”期间15亿件快递,将至少产生超过30万吨的垃圾。 在北京市西城区某居民小区,尽管楼下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但旁边却堆满了包装垃圾。环卫工谢阿姨说,这几天清理快递包装花的时间最多,“有的业主拿到快递后,一边走一边拆,包装袋也是边走边扔,到处都是”。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清洁焚烧中心运行部副经理王士说,本来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而这段时间,每日进场的垃圾均超过2000吨。 除了数量激增,快递垃圾分类不到位,也给处理带来难度。“包装中用的很多胶带、塑料泡沫,在焚烧炉中燃烧产生的黑胶会对炉壁有影响,增加清理成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郭团会说。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说,每年由快递包裹带来的包装废弃物达到百万吨,很多都是直接送垃圾场焚烧或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很大。 共享快递盒只是“杯水车薪” 记者采访发现,“双11”期间一些电商和物流企业已开始推广使用绿色包装。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个菜鸟驿站,回收箱上写着“多放入一个纸箱,多拯救一棵绿树”,不时有学生从驿站取到快递后,当场拆箱取出物品,将纸箱投到回收箱中。 从企业公布的数据来看,苏宁共享快递盒累计流转825000次;菜鸟宣称,“双11”近1000万个快递纸箱得到回收。 然而,相对于今年“双11”15亿件的快递量,这些“绿色快递”显得“杯水车薪”。 不少网购“剁手族”称,接触到的绿色快递包装很少。胡女士“双11”期间买了16件商品,但没收到一件可循环使用的包装。部分使用过共享快递盒的网友也表示,尽管理念很好,但还是因“不方便当面拆解、不在家无法签收、快递小哥嫌麻烦”等状况影响普及。 绿色包装推广依然任重道远 环保部等十部门在“双11”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 浙江永康的某玻璃厂负责人张先生说,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玻璃杯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卖的杯子利润微薄,如果使用可降解材料,成本太高,会挤压利润空间。” 北京一撕得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邢凯说,他们生产的单个拉链纸箱的成本,要比普通纸箱贵30%~50%。去年卖出的1亿多个环保型纸箱中,采购方大部分都是品牌商,中小商家出于成本考虑,采购数量不多。 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说,快递包装产业链各主体应联动合作,实现产业链整体“绿化”。对于增加的成本,应该国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给予一定补贴和支持,此外,消费者也要承担一部分。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