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18个铁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 前10个月增逾一成
“双创”激发郑州发展新活力
百舸争流龙子湖
高中教育普及 攻坚计划启动
液位传感器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本周无明显降水 大风降温周末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液位传感器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高端人才在郑州之国内顶尖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李刚

郑报融媒记者 聂春洁 文 宋 晔 图

工业制造的更高境界是什么? 应如艺术品一般。如果你走进中铁装备“大国工匠”李刚的工作室,打开李刚研发设计的用于隧道施工的电气控制柜,你会发现,里面的线缆、组件井井有条,布局整洁,清爽得足以治愈强迫症。“这是我的工作习惯,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后期维护和保养。”李刚说,“把每件事做好,再细微的事也要认真做好,这是我的职业操守。”

正是凭借着这份对完美作品的执着与专注,李刚,这位毕业于80年代末的技校生,成长为当前国内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也正是因为众多“李刚”的存在,仅用短短9年时间,中国的盾构机行业便从空白攀上世界巅峰。

他的研发打破外国技术封锁

在中铁装备忙碌的生产车间,有一处是集团为李刚量身定做的“李刚大国工匠工作室”。记者一行见到李刚时,他正在忙着为306号泥水平衡盾构机改造液位传感器。

“这个液位传感器是要放进泥水舱里的,里面有压力,加上泥沙、碎石剧烈搅拌,传感器线出口这个地方容易断掉。一断掉就要开舱进去更换,影响工作进度不说,人进入带压的舱内还有一定危险。”李刚说,这次他为液位传感器换上了金属管接头,以后100%不会断掉。

其实,这整套液位传感器的研发者就是李刚。传感器是盾构机核心部件,外国对我国长期实施技术封锁,正是凭借着李刚研发制造的液位传感器,我国盾构行业得以打破国外长达百年的垄断。

“国外企业常用有雷达传感器和拉绳传感器,前者工作范围太小,后者容易坏掉。”李刚说,液位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概率要比国外企业传感器降低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2016年7月,世界首创的马蹄形盾构机在中铁装备下线。既然为首创,电路系统当然也要创新,接下这个重任的人正是李刚。马蹄形盾构机的电路系统拥有4万多根电缆电线,4100个元器件,1000多个开关,如果其中有一根线接错、一个器件有误,就会导致整个盾构机“神经错乱”,甚至线路烧毁。经过58天的殚思竭虑,李刚终于设计出了一套与马蹄形盾构机相适应的新型脑神经系统,中国也得以成功实现异型盾构装备生产的全面自主化。

从为外国专家拎工具箱做起

李刚毕业于技校电机专业,1992年到铁道部隧道局大修厂工作,跟着师傅学了两年维修电机。

当时盾构机制造技术一直被德、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洋盾构”一度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1997年,隧道局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盾构机,这是我国首次进口盾构机,李刚主动申请参与盾构机的组装、调试工作,并且如愿以偿。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