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智汇郑州 @全球英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尺讲台上培养出多名“学霸”
室内精确定位产品改写“教科书”
以工匠精神对待事业培育新人
给电动汽车“造脑”的“女汉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工匠精神对待事业培育新人
——高端人才在郑州之数控技能高手、郑州技师学院教师石保奇
教师石保奇进行数控操作精益求精

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貌不惊人,做事低调沉稳的石保奇,就是数控行业当之无愧的“状元”。

今年五一期间,国家人社部和央视联合主办《中国大能手》(第三季)数控组合项目电视总决赛,10位国内顶尖的数控技能高手在新乡同台竞技,郑州参赛选手、郑州技师学院教师石保奇,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技术操作及现场沉稳的发挥,连过4道难关,战胜9名对手,以一路保持领先的姿态,最终摘取桂冠。对此,石保奇平静地说:“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对自己的标准要求更高了。”

只有功夫深 铁杵才能磨成针

“70后”石保奇老家在南阳镇平农村, 1999年,考入磨料磨具工业职工大学,来郑州上学。在学校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设备。

2002年毕业后,石保奇听说恒天重工的前身郑纺机在招工,需要数控方面的人才,他决定去试试。石保奇顺利通过招聘,当年9月进厂,先当了3个月的学徒,期满后正式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做学徒工时,石保奇腿勤、眼准、嘴快,虚心好学,把上学时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车间实践,如鱼得水。老师傅悉心指导,加上他的勤奋,学徒3个月便独当一面。作为大型国企,郑纺机优良的传统、科学的管理也让石保奇受益匪浅,练就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郑纺机,除了纺织机械,还承接国家军工方面的订单,那些精密零部件要求更高,也激发了他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劲头。

石保奇白天上班,晚上电脑查资料,编数控机床的程序,把别人用来看电视、唱歌的时间用来研究数控“密码”。

凭借这股钻劲,他很快便脱颖而出:2005年3月份,中国纺机集团在各个下属企业进行内部技术大赛,20多个工厂参与,相当于一个全国比赛。在郑纺机的选拔赛上,进厂不到3年的他获得了第二名。然后他又代表郑纺机到青岛参加集团的决赛,最终夺得第三名。

挑战自我 到技师学院任数控教师

作为郑纺机的后起之秀,石保奇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接受更多考验。2006年,他代表郑纺机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荣获河南赛区加工中心第四名。2007年,石保奇获得中国纺机集团青年职工技术比武加工中心第二名,郑州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加工中心第一名,并被授予郑州市技术状元称号和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底,郑州技师学院招教,对石保奇这颗行业内涌现的技术新星十分青睐,学院领导向石保奇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来学院任教。

2009年3月,石保奇来到技师学院任数控教师。在学校里,老师们都喜欢挑战难题,比拼技术,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在一次业界交流中,了解到外地有位同行要进行“磨杵成针”绝活展示,石保奇很好奇,认真观看操作过程。经过刻苦求证,他不仅能够熟练操作,还研究出一套教学方法:一根30毫米的铝棒,经过他编程开机,20分钟后就能变成0.5毫米的绣花针。凭借精湛的数控技术,他还能做出精密度达头发丝七分之一的构件。

成立工作室 培育更多数控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大能手》数控组合项目电视总决赛上,石保奇夺冠后向评审专家组的专家发起了挑战。石保奇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向专家挑战,是想利用难得的机会,偷一点技艺。通过跟专家的比拼,发现自己的差距,才能够更快地提升。

石保奇表示,一个国家的工业要真正崛起,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队伍不可或缺,无论多么伟大的工程,最后都要依靠高素质的技工去实现。大国工匠离不开基础培训,他不仅要用“工匠精神”对待事业,还要以“工匠精神”培育新人。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出更多的好学生,为国家输送技能型人才,才能助推‘制造业强国梦’。”为此,石保奇在教学上率先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工学结合”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他还提出了“精品班”的概念,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高级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5%以上。

“名师出高徒”,8年间他带了千余名学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级技工人才,其中多名学生先后荣获郑州市技术比武的一等奖、二等奖,在全省技能大赛中也屡获佳绩。

目前,“石保奇数控加工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申报成功,每年市政府将拨款25万元,用于支持石保奇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以便培育更多的数控高级技能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