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典清韵图(国画) 田占峰
热爱粮食
古城不紧不慢
在水一方
秋收(摄影) 何进才
《给孩子的日历》 在互动中开阔视野
秋日山色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城不紧不慢

♣ 王太生

我童年的蹒跚,少年的奔跑,是在一座古城度过的。古城两千岁了。两千岁的城池里,有一种舒缓的节奏,骨子里的慢。

古城里的人吃饭慢。从前有个人,坐在老柿子树下喝酒,青瓷酒盅花生米,一粒一粒地搛,从中午喝到下午,他还是不紧不慢。

古城里的人写字慢。从前,老先生写字用毛笔,宣纸狼毫,写蝇头小楷。笔头歪了,用舌头舔舔,一笔一画,端端正正,哪怕是写张借条,也对方块字恭恭敬敬。日头光影,从书案,移到身后,移了45度,半天才写几十个字,不慌不忙,气定神闲。

古城是宜居的地方,也是一处安静的心灵之所。

推开心灵的木格后窗,老园子里花木扶苏,芍药含春,挂一树垂丝海棠。幽幽的深宅高墙内,老桂馥郁,香气氤氲,听得到落花和流水声音。

古城的夜晚是宁静的。中秋明月夜,不知谁家窗口,飘来清亮、悠长的竹笛,如亭榭潺水,花间滴露,身心像在清水里洗过。这样一轮中国式月亮,浑圆而又明亮,静谧地悬挂在每个人的诗意天空。

老园子这样的地方,适合雅聚。多年前,我和一帮文学青年在园子里谈天说地,那个夜晚,四周幽幽的环境,会让人想起《聊斋》中,某个书生与狐仙相遇的浪漫故事。

古城慢——

老澡堂子慢。老澡堂“水包皮”,“泡”是一个关键字,任一池荡漾热水,一点一点,漫溢肌肤。老城里的人,眯过小酒,喜欢到老澡堂子里泡泡,一个晚上都赖在那儿,直到澡堂放汤,才蹩着步回家。

老手艺慢。有家兄弟剪刀店,祖上从扬州过来的,店主人今年70岁了,老人戴上老花镜,花上半天工夫,才磨一把剪子,一边磨,一边用一块布条擦拭。

老煤炉子慢。老煤炉子是蜂窉煤,用它煨老母鸡汤正好,炉火由弱转旺,由旺转弱,慢火细炖,有如人生气场。煨老母鸡汤是味道纯正的慢美食,瓦罐里的老母鸡汤要整整熬到子夜。

古城里的爱情慢。从前,张家的大公子与李家的二姑娘谈对象,谈了十多年都没有结婚,有一次看到这对恋人在护城河边的一棵大柳树下牵着手,一方歪着头,倾听一方絮语,猜想他们简洁的情愫,与文火细熬有关。

古城的人说话慢。老城的方言慢悠悠的,街上的男人、女人、小孩,说话像唱戏念白。老城里的茶楼,一个人在楼上凭窗而坐,与另一个人隔街说话……

古城的树长得慢。护城河对面,河沿上的一溜大槐树,是最本质的草本“土著”,在外来人看来,它高大挺拔,浓阴如盖,其实早站在那儿,慢长了几十年。

我在古城有几个老友,有一位住在石桥旁边。春天,透过垂柳丝看古桥,桥栏上端坐着几只小石狮子,神态各异。风一吹拂,桥柳依依,若是加个框,便是一幅水墨。几十年间,经常到那儿坐坐,幽巷石板,留下我和友人,长长短短,短短长长的散步身影,有种人生交往的不紧不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