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流故事
祝贺你 甲骨文
梅韵与“梅格”
美文闲读
登黄山记
人品是最好的底牌
旗袍溯源
王安石的“不体面”
治疗脚裂的三个方法
睡前玩手机并不催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梅韵与“梅格”

谢 琰

文化中国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画诗——《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前两句描写梅花在何处、花开时是什么情形,而后两句则是盛赞梅花高风亮节。王冕所述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是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在艺术史上,此诗甚至比《墨梅图》还要出名。诗作强调操守志趣,正是王冕自身的写照。

宋代艺术从整体来说都有写意的风气和格调。什么是写意呢?苏轼《红梅三首》其一说:“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是在调侃另一位北宋诗人石延年。石延年《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乍一看,梅花像桃花,但梅花没有叶子。再看,梅花又像杏花,可梅花有青色的枝条。这仅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咏梅,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梅花的神韵,也就没有抓住苏轼所说的“梅格”。

谁写出了“梅格”呢?最堪做榜样的就是宋初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影像”刻画得入木三分。林逋的咏梅诗,之所以在宋代广受赞誉,就是因为他给梅花的种种特征做了减法,最终留下最有魅力、形神兼备的特征,就是“疏影”,这就抓住了“梅格”。

自古以来,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带着傲雪的风骨,孤傲清高。而诗歌与书画相通,画家笔下的梅花,也往往是讲究画出梅花的清绝之姿。诗人写梅,画家画梅,所追求的都是梅花身上的品性。当梅花褪去鲜艳的颜色,减去错落有致的安排,那其中就透露出一种清正自守的品格。这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境界。王冕这幅画和这首诗,无疑是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博大胸怀。

摘自《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