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习近平致信祝贺2017年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
让思想的光芒,洒向每一寸土地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共享 避免群众办事多头奔波
京津冀将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膺“地球卫士奖”
人工智能一体机 有它以后更方便
没暖气 北方部分中小学孩子们“跑步取暖” 快回应 教育部要求地方真正用心迅速解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思想的光芒,洒向每一寸土地
——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活动综述

寒冬时节的中国大地,一束思想的光芒正遍洒大江南北。

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校园课堂、在社区广场……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被带到寻常百姓家,喜闻乐见、入脑入心,各界干部群众充满了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参照中央宣讲团做法,选调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工作队,分层次、有重点、重创新、见成效,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内容接地气: 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大白话讲就是要把乡村整漂亮、整巴适,让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背对着千亩桃李园,重庆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宣讲分队队长、市农委主任路伟与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80多名村民坐在院坝里摆起“龙门阵”。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宣讲,延长到两个半小时还未结束,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农委主任不断提问。

在重庆,高规格、高标准组建宣讲小分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队长,相应工作的部门一把手当分队长,抽调社科专家、各类先进典型等9810人,分赴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截至12月4日,市和区县两级“六进”宣讲达1.37万场,直接受众184万人。

基层宣讲团,就是要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只有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讲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才能让百姓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在山东,潍坊昌邑市卜庄镇扶安镇村第一书记李国辉是百姓宣讲团的一员。他的包里,除了印有十九大报告全文的小册子和最新版党章,还有一本民情日记和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面对村两委干部,他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面对全体党员,他讲“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困难群众,他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听完李国辉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进行的宣讲后,扶安镇村63岁的党员孙宝国说:“说的都是些实在话,讲的都是实在事。咱一听,还就是那个理儿。”

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员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

听完宣讲的群众纷纷感叹:“原来十九大报告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方法出新意:做新时代的“说书人”

歌声、乐声、笑声、掌声,这“四声”让别出心裁的基层宣讲格外动听。

“正义公平均天下,青山清气暖人心,安居乐业蓝图绘,法治千钧重践行。”12月5日下午,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的“百姓书场”,评话艺人吴耀祥正在以评话的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评话源自南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成立的“百姓书场”近几个月专门开设了“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系列活动。77岁的居民张介土常来坐坐,每次听得聚精会神:“这样的宣传形式,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

在福州,宁德蕉城区飞鸾镇南山村文化亭里好不热闹,30多名畲族群众围坐在一起,聆听理论宣讲轻骑兵蓝文斌用畲语讲解十九大精神。

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山村,多才多艺的宣讲员用传统草根艺术形式,宣扬党的方针政策,让思想的光芒照到每个民族、每个村落、每个人的心里。

各地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学者的力量,为高校青年师生、社科单位研究人员、党外人士等开展巡回演讲,从学理上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深入浅出、有血有肉。

在陕西,“菜单式”专题宣讲获得满满好评。全省社科领域遴选出33名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具有一定宣讲经验的专家学者,根据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经过反复打磨最后确定了40个宣讲专题。这张“宣讲菜单”公布在省委宣传网上,供全省各单位有针对性的“点菜”听课。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基层思想宣讲的实践早已不再局限于报告会,“一次性”宣讲变为“裂变式”宣传,“被动式”听讲变为“互动性”交流,时间更加机动,形式更加灵活。

各地有“绝活”:特色化宣讲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召开,世界瞩目中国。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不仅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这其中还包括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

祖国东部开放前沿,天津滨海新区。十九大代表、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正在用一场全英文宣讲,向落户新区投资兴业的外资企业代表和教书育人的外籍教师讲解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我已经开始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了!”“‘一带一路’的内容能不能再帮我讲讲?”……场下交流热闹异常,中国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正在通过宣讲、通过外籍听众,润物细无声地让更多国家的普通人知晓。

此刻的东北天寒地冻,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当地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在哈尔滨汽轮机厂内,热火朝天的不只是生产线,更是十九大精神宣讲现场。

在革命老区,延安大学学生宣讲团利用周末,走进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社区、学习书院、南泥湾政府,向广大游客、向周边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上到国家政策方针、下到脱贫攻坚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与他们充分沟通交流。

在北京,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冬奥宣讲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

——11月初,“忠诚与信仰”情景党课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以实景表演和朗诵的形式引领观众追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启的伟大征程。

——浮雕铭刻历史,党旗昭示信仰。11月10日晚,在纪念馆《起点》浮雕旁,“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音频党课第一讲开启。

跨越历史,重新回到党的诞生地。一堂不同寻常的党课,从这里通过电波传到祖国各地的百姓家中;一幕幕情景剧再现党史的波澜壮阔,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接受一场身临其境的“精神洗礼”。

冬日里团团围坐,热情洋溢地讲解、气氛热烈地讨论,不时有人低头记录,凝神聆听中伴随欢笑,频频点头时眼神中充满喜悦和期待……这是当下神州大地十九大精神宣讲现场的简笔勾勒,这是思想的光芒洒向每一个角落,孕育着的生机和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