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区便民服务中心遍地开花浓墨重彩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多举措加快推进 安置区配套建设
举行现场观摩会 学习交流促党建
党建花开“格子间” 楼宇经济气象新
新型城镇化再提速 群众更有幸福感
专家义诊进社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城镇化再提速 群众更有幸福感
环境优美的安置区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林红 通讯员 刘晓林 杨志远 文/图

从郑东新区如意湖沿平安大道一路东行,过东风渠,渠岸两边一栋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乡间村落,如今,这里绿水环绕,已经成为郑州市最为宜居的地区之一。

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近年来,郑东新区的城镇化不断提速提质,用奔跑的速度诠释出发展的力量,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连日来,记者在郑东新区采访中了解到,自去年以来,郑东新区城镇办按照“真抓实干、主动服务、权责明晰、强化督导”的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在安置房建设回迁、村庄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加力,成效显著。

3.5万群众住上安置房

安置房建设事关发展、紧系民生,做好安置房建设工作,一直是郑东新区回迁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郑东新区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回迁工作,让群众早日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郑东新区城镇办以“强投资,科学管理”为抓手,强力推进续建安置区建设:在2016年年底前郑东新区已实现14个安置区共1650万平方米(不含地下部分为1150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建设,截至2017年10月份,共实现安置房交房回迁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建成300万平方米,安置房封顶约570万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280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基础施工150万平方米,2017年前十个月完成投资170亿元。

群众回迁安置能否乐享生活,市政配套是保障,是关键。为了确保群众回迁后生活便利,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东区强力推进安置房各项市政配套、社区配套。截至目前,安置房周边共开工道路72条150公里,开工幼儿园40座,中小学29座,区级便民中心13个,片区级便民中心29个,商业设施50万平方米,共计回迁群众约3.5万人。

与此同时,为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加拆迁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今年以来,东区强力推进安置房网签工作,目前共完成龙兴嘉苑、商都嘉园安置房网签约6000套。

83个村庄完成村史编纂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城镇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

今年2月,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在贾岗社区建设的贾岗村史馆正式开馆。走进贾岗村史馆,黑白电视机、马灯、镰刀、扁担、老式纺车……几十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一一入目。村史馆场地不大,但五脏俱全,从记忆、传承、发展三个方面设置了古村遗韵、美丽乡愁、风情博物、希望田野、沧桑巨变、人杰地灵等九大板块,通过投影、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记录了贾岗村自明朝建村以来6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作为郑东新区首个投入使用的村史馆,它真实记录了贾岗村的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的转变过程,也成为东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本的历史见证。

不仅仅是贾岗,今年以来,郑东新区科学谋划,持续推进村庄历史文化传承工作。经过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科学谋划,目前完成全部83个村庄的村史83套1245万字,完成白佛社区、贾岗社区、穆庄社区、庙张社区、花庄等5个现代化村史馆建设,并在今年4月份成功承办了全市村庄历史文化传承现场观摩会,获得圆满成功。

创新方式保障项目进程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郑东新区通过征迁清零、垃圾消纳处理等措施,不断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郑东新区持续加大拆迁清零力度,尤其是雨天的拆迁清零。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安置区内的拆迁清零,共完成圃田板材市场、金世国际等30万平方米项目的拆迁清零,保障了安置房、学校等重点项目的正常推进。

与此同时,强力推动建筑垃圾集中清运工作, 2017年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垃圾集中清运831万立方米。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理方面,郑东新区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大力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加大处理力度;另一方面出台建筑垃圾用于工程建设的使用办法,召开研讨会研究建筑垃圾集料的推广。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建筑垃圾消纳处理约300万立方米,完成垃圾集料销售15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