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流故事
展现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
美文闲读
古人也发年终奖
那些年 全民同做广播操
泰王的葬礼和遗产
刷脸时代 你的“脸”还安全吗
诺言不可轻许
感冒不能“死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名流故事

一代名记赵敏恒

李 伟

“岁月骎骎,往事营营”,说到赵敏恒,年轻的新闻从业者或一般人士,也许完全隔膜,然而1949 年前他却是名闻遐迩声誉极佳的新闻记者。

赵敏恒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奇才,他胆大心细、智慧超人,擅长捕捉重大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赵敏恒是向全世界报道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人。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突然炮轰北大营,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赵敏恒凭其灵敏的新闻触觉与先进的通信手段,早于国民政府6小时收到此消息并向总社报道。

赵敏恒是向全世界报道日本外交官“藏本并未失踪”内幕新闻消息的第一人。

1934年6月8日,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二等秘书藏本英明突然失踪,日本使馆借此挑起事端。幸好,南京警厅的侦缉队第二天找到藏本。

事情本可就此偃旗息鼓,然而赵敏恒感到事非寻常,便欲探明藏本出走真相。发现藏本因遭受排挤,深感人生乏味,准备自杀。赵把这些真相全部暴露,日方非常狼狈。

赵敏恒还是以独家新闻稿向全世界报道并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打来电话询问西安有关消息,赵敏恒向铁路部门证实,并多方了解后,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推断西安发生了兵变。于是他立即发出消息,成为国内第一个报道西安事变的记者。

多个“世界第一”使赵敏恒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气很大的爱国新闻记者,他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中国,而且名扬国际新闻界,被人誉为“一代新闻奇才”。 摘自《人物》

与父母相处的旧时光

缪 惟

缪印堂先生是著名的漫画家、新闻界的老前辈,被称为“中国科普漫画第一人”。其子缪惟先生撰文回忆了与父母亲在一起的童年时光。

记得每次父亲接我回家后,母亲都备好了晚餐,那香味儿在楼道里就可以闻到。母亲最拿手的几道菜几乎每周都要轮番上场,有糖醋里脊、红糟肉丝、油焖虾、蛋卷烩白菜……晚餐后,父亲会带我到阳台上看风景。没过一会,母亲便催促我要上床睡觉了,我把头埋在软软的枕头里,闻着被子散发出的幽香,竟没有一点睡意。父亲关闭了房间里的吊灯,只留下了一盏有着墨绿色灯罩的床头灯。他从书柜里取出一本书来到我的床边,“惟惟,今天咱们讲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的故事吧。”

父亲讲故事的方式很特别,他不大会照着书本去念文字,而多是给我讲故事的大意,重点是引导我学会根据画面来复述故事。他鼓励我去发现细节,即使我的复述已经游离出故事很远了,但只要编得是那么回事儿,父亲就不会打断我。他会耐心地听我讲完故事,然后拍拍我的头,笑着说一声:“这火车也开得太远了吧!”

随后就是一家人欢愉的笑声。有时为了逗他们开心,我会存心把故事编得面目全非,看着母亲捂着肚子笑弯了腰的样子,心里竟有些小小的得意。

唱针滑到了唱片的尽头,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好啦,时间不早啦,今天就玩儿到这儿吧。”

“爸爸,我还想听那首曲子,听完了我一定睡觉。”

爸爸很听话地又取出一张唱片放在唱机上,随着悠扬的乐曲,我缓缓地闭上了早已有点睁不开的眼睛。

多年后我方知道,儿时每次伴我入眠的那首曲子的名字——托塞利小夜曲。直至现在,当我心情躁动、无法入睡时,我都会听这首曲子,心境很快就能平复下来。我想,只有父母那如山一般的、朴实深沉的爱,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一辈子的踏实和满足。

摘自《北京晨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