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流故事
展现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
美文闲读
古人也发年终奖
那些年 全民同做广播操
泰王的葬礼和遗产
刷脸时代 你的“脸”还安全吗
诺言不可轻许
感冒不能“死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刷脸时代 你的“脸”还安全吗

姚玉洁

2分半钟破解人脸识别门禁,彩色打印人脸照片10秒钟解锁手机……“黑客”们的一场场现场秀提醒消费者: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可能潜藏安全风险和隐私问题,刷脸要谨慎。看起来高大上又方便的人脸识别技术安全吗?

技术是否成熟?很多公司都宣称其人脸识别准确率超过99%,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特聘教授龚怡宏介绍,这指的是在一些世界知名人脸数据库比对中取得的成绩,但在现实运用中,这种准确度要大打折扣。人群样本更大,不同光线、姿态、分辨率等条件都可能给机器识别带来困难。

安全是否可控?小偷有没有可能用假脸欺骗门禁进入小区?金融罪犯会不会用“仿冒人脸”登录银行系统窃取钱财?在业界专家看来,这是一种技术“攻防战”。以人脸取款为例,人脸取款采用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同时对脸部细微动作和微表情进行检测,识别度远高于手机摄像头,假脸或者照片都不可能骗过系统。

隐私会否泄露?有专家说,生物特征是唯一特征,但这反而可能是不安全的。密码丢失后可以设置一个新的,但有大量生物特征信息的服务器一旦受到攻击,数据库被拿走,你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

任何技术都是在攻防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升级,最终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达到平衡。不管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要出于赶时髦或者追捧概念去使用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消费者在社交、互联网等场景刷脸要慎重,尤其不要把脸作为关键信息的“钥匙”。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