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日本欲把舰艇改航母 我外交部:慎重行事
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绝对领导的重大政治决定
环保税明年开征 收入全部归地方
治理学生欺凌 11部门齐“亮剑”
俄罗斯着手在驻叙利亚 军事基地组建常驻部队
扶贫考核“减负” 刹形式主义歪风
央行发布条码支付规范 分级设置日交易限额
“马桶刷刷茶杯” 涉事酒店被查处
未来三年继续免征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治理学生欺凌 11部门齐“亮剑”

殴打、往身上浇开水、在网上传播个人隐私……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行为手段层出不穷。为防治学生欺凌行为,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11部门一齐向学生欺凌行为“亮剑”,共同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而这是否真的能让我们的孩子免于欺凌的恐惧?

如何预防?

明确“欺凌”界定 完善监控系统

学生欺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与性取向、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而在我国,全国检察机关2016年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8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911人,经审查起诉2449人。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雯认为,当前应对学生欺凌的实践中有两个主要困扰,一是对学生欺凌的认识不清、认识混乱,二是解决学生欺凌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力、实效不强。而很多时候,措施不力、实效不强往往是因为认识不清和认识混乱导致。

防治欺凌,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学生欺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绍,在11部门联合印发的《方案》中,首次对学生欺凌作出明确界定,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为防患于未然,《方案》要求,学校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欺凌防治专题教育,组织开展家长培训,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

何秀超说,《方案》还提出加快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此外,要定期开展排查,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学生欺凌现象的发展,会使部分欺凌者心理扭曲,进入社会后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发展成为社会的违法犯罪者,成为社会安定的破坏者。因此,如不及时正本清源,会造成后患无穷。

如何处置?

畅通申诉渠道 细化惩戒等级

一旦欺凌事件发生,如何处置,谁来处置?何秀超介绍,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学校发现学生欺凌事件线索后,应当按照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如有申诉请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如有涉法涉诉案件则纳入相应法律程序办理。

针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方案》明确了不同的惩戒措施: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坚持教育为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机构教育人、挽救人的积极作用,对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批评教育;坚持惩罚为辅的原则,就是要秉承“宽容而不纵容”的思想,对情节恶劣的学生欺凌事件,区别不同情况,坚决进行依法处置,决不姑息迁就。

如何落实?

防治欺凌不能仅凭一纸文件

受访专家提出,《方案》的实施为中小学生欺凌问题的综合治理开下“药方”,但是否取得成效,还要看能否具体落实到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校长刘小惠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校园欺凌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于校园管理者来说更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方面要采取客观严谨的态度,区分好学生欺凌与打闹嬉戏,不要“泛化”地给孩子扣上欺凌的帽子。另一方面,对出现问题的“苗头”要加以重视,从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角度正确引导,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

“许多校园欺凌背后反映出一定的家庭教育问题。”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副部长靳清平表示,妇联组织将以推进家庭教育为切入点,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格局,让家庭成为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的第一道防线。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提出,应对学生欺凌问题,要建立科学的综合治理体系。在建立起具体的处理机制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内部的衔接及与司法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定结果与司法救济手段之间的关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提出,要清醒认识到,确保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仅凭一纸文件是做不到的,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长期、艰难、细致的工作和共同努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