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U23亚锦赛今日展开决战
电影《谜巢》将映
建业抵达西班牙 开始海外拉练
最好的风景都在追梦路上
剧集《媚者无疆》杀青
省实验中学获亚军
郑州图书馆开展系列活动宣传《公共图书馆法》
惊悚喜剧《忌日快乐》 定档2月2日
河南省第16届花鸟画展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好的风景都在追梦路上
——访《寻找桃花源》作者卫毅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文/图

在传统媒体人纷纷出走的当下,也有许多仍然视新闻为“初恋”的人依然在坚守,相较于那些流失于互联网公司、影视、公关等行业的转型者,这些留守的人一边甩去沉疴,一边拥抱当下,用新媒体、新时代的要求让自己重新开花结果。在《南方人物周刊》工作十年的卫毅就是其中一员。7日晚,他带着自己的新书《寻找桃花源》做客我市松社书店,围绕这本书的内容、特色,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重温“笔下人生”

“在《寻找桃花源》中,卫毅如同一位时间的旅行者,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中穿行,去寻找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里有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有一百年前的故事。”一些不同身份、不同工作、不同地域的人物故事构成了一个“复调”的世界,不同的声音在此汇集,不同的命运互相交织,为读者呈现了各种气象万千的人生,堪称一幅充满了中国人百年冷暖悲欢的立体图景。

“当初写稿子的时候是一个职务行为,代表的是杂志的立场,很多主观的感受无法表达出来。后来有写书想法的时候,出版社建议我出个作品合集,但我并不愿意。工作中我采访了很多人,大脑里面充满了很多人很多故事,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身体里面充满了别人的故事,经历了众多不同的人生,每一个人生的故事经验都让我有所启迪和收获,也让我的情感变得立体。”卫毅说,受职务所限,所以很多采访中的主观感受、想法当时并没有得以呈现出来,所以想借这次出书把自己的人生重新过一次,在原有采访素材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写出来。

探寻愿望之所

从《桃花源记》中走出来的桃花源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关于理想的代称,指代某种心灵和地理上的理想之地,然而在生活中,桃花源好像永远都在山的那一边,仿佛是你永远看不到的地方。

“每个人的桃花源都不一样,桃花源也可以说是一个愿望的隐喻。小时候可能是变形金刚,长大后或许成为好的大学,后来发现它似乎都只是一个起点,因为我们永远都在寻找有所寄托的地方。”

有一次翻看高中时的日记,卫毅发现一句自己写下的却被长大后的自己忘记的话:人不能选择地理上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上的故乡,这句话瞬间击中了卫毅的心,让他对自己的“北漂”生活有了另一种看法。

“小时候感觉北京是一个远方的代表,希望去一个远的地方,到达北京就像实现了理想。那时候身边的人仿佛都被时代下这种巨大的愿望裹挟,把北京当成了一种执念。”卫毅说,“我在北京10年了,我觉得它是很适合我现在工作的地方,那里比较容易采访到我想要了解的人,可以说是我工作上的桃花源。”

非虚构让新闻存在得更久

近几年非虚构文学大火,各个机构都推出了关于非虚构文学的奖项,凭借去年《白银时代:一桩连环杀人案和一座城市的往事》一文,卫毅获得了2017网易年度非虚构奖和腾讯年度非虚构奖。相较于十年来不断获得单位褒奖的内部奖项,这些奖励的肯定,可以说也是外部对卫毅写作的认可。

这篇曾火极一时的文章中,相较于其他人仅关注案情的写作方式,卫毅则在案情的基础上散枝开叶,从时间空间的维度进行一个架构,跨越时间、对象、社会发展但又因为白银杀人案羁绊在一起的写作。在他看来,无论是凶手,凶手亲人朋友,受害者亲人朋友,警察,都是被时代裹挟的一分子。而非虚构指的是一种精神,去现场,去通过人物本身而不是想象写东西,呈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媒体人的工作中,似乎永远都在探寻核心人物、核心事实,而非虚构追求的就是呈现多种可能性,呈现某种状态,它更偏向于文学性,不求因果。白银这个地方很有代表性,由资源丰富到现在的资源枯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一个过程,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个28年没破的案子,它背后所反映出的人们的最大恐惧竟然是城市没有未来。所以我也是借用非虚构写作的功能,来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卫毅认为,新闻是易碎品,但转换成非虚构的写作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一个人在某个岗位工作久了都会受制于自己的思维定式,我想通过这本书打破一下。对于读者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过了很久仍然值得一看再看,希望读者每次翻看都会有新的收获。”卫毅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