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健康Q&A
拒绝误区 科学养生
找对时间 正确测血压
预订春节出游 警惕价格陷阱
“把消费需求放在首位”
你买的进口保健品靠谱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拒绝误区 科学养生

本报记者 苏立萌 王治 通讯员 马祎徽 楚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饮食才养生?哪些行为会伤害身体?面对一些网上流传或人云亦云的健康知识,很多人陷入健康误区,反而伤了健康。临近年底,根据今年的热门健康谣言和误区,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为大家一一解答。

误区:吃素更健康

真相:天天吃素,小心疾病找上门。

对中老年人来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其中,饮食油腻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的主要元凶。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吃素应该就不会有‘三高’吧?”“听说吃素可以健康长寿。”提起清淡饮食,不少市民认为就是吃素。然而,饮食过于清淡,健康很有可能大打折扣。

“有研究显示,我国超过一半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个和平日饮食息息相关。”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袁双凤告诉记者,“对于清淡饮食,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天天粗茶淡饭,完全不沾荤腥。吃素意味着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使身体抵御外来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种疾病,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且老年人的合成代谢能力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长期素食的人因为蛋白质摄入的减少,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导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使女性更容易衰老。专家提醒,不要视肉食为“猛虎”,也不要坚信粗茶淡饭更长寿,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才是科学的饮食习惯。

误区:吃饱穿暖,孩子少生病

真相: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最近,在我市各大医院的儿科病区,因患感冒前来就诊的患儿占据小患者数量的80%左右。“这个时间是冬季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少孩子会出现发热、高热或者低热腹泻的症状。”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王晓燕介绍。

“进入冬天之后,就怕孩子生病,所以都穿得厚实、暖和,咋还生病了呢?”家长林先生满是疑惑。根据家长的看法,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在王晓燕看来,家长照顾孩子应遵循“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原则。

据介绍,“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并不是让孩子挨饿、受凉。“三分饥”是指每顿饭要把握量,给孩子吃七分饱正好。所吃食物要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避免吃过凉的食物,还要多喝水。“三分寒”是说孩子应该穿着适度,不宜捂得太厚,家长可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度、循序渐进地为孩子增减衣物。即使是在冬天也要让孩子有适度的户外活动,通过与室外新鲜、寒冷空气充分接触,提高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让孩子处于一种稍稍的欠缺状态,他身体的机能就会呈现一种向上状态,生机勃勃。” 王晓燕解释,“做到‘三分饥和寒’,才能让孩子体内不积热、阴阳协调少生病。”

误区:洗牙反而伤害牙齿

真相:洗牙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今,口腔健康越来越受重视,选择洗牙来清洁牙齿的人不在少数。“洗牙会破坏牙釉质”“洗牙会引起牙齿酸痛、松动、牙缝变大”等各种洗牙伤害牙齿的言论在朋友圈比较常见。对此,郑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赵曼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答疑。

洗牙并不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而损伤牙齿。正确操作的洗牙过程,只是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洗牙会把牙缝“洗大”的言论也是错误的,因为牙缝变大的真凶不是洗牙而是牙石。

“为什么洗牙前没感觉牙齿松动,洗牙后感觉牙松动了?”对于市民方女士提出的疑问,赵曼解释,其实,牙齿可能早已松动,只不过被厚厚的牙石所掩盖。牙石形成的夹板被去除后,牙齿松动就表现出来了,但通过牙周治疗,牙齿松动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定期洗牙不仅利于口腔健康,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一个正常人口腔中的细菌总类达上千种,总数几十亿。如果已患牙周病,牙周袋内还有更多的有害细菌。菌斑、牙石引起炎症反应,牙龈红肿出血,存在口腔中的细菌便可乘虚而入,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健康。通过洗牙清除菌斑、牙石,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全身疾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