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粥之补
唐朝的雪夜
美羽花翎展衣裳(国画) 翟瑞兰
《李敖自传》阅尽人情世事 豪显文采风流
林间晨阳(摄影) 周文静
莫怕心中贼
亲人的面庞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粥之补

♣ 张富国

有人说,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是呀,热天溽暑,吃粥清爽消热;雪虐风饕,食粥驱寒送暖。从旧时的清粥小菜,到如今的粥汤万种,虽冠以糊口,却与人间世事一并融入沸腾辗转的滚粥中,或百感交集,或淡泊透彻,蕴出阵阵清香,滋味横陈。

这粥,是柔润的滋养。黄帝烹谷为粥,充饥养身。煮粥,米粒如弓,借热大张,稠黏绵密,相濡以沫。袁枚说的“米水融合,柔腻如一”,才是至味美粥。唐穆宗时,白居易得到御赐的“防风粥”,食后留香七日。他钟情粥,“粥美尝新米”,新米米油多,味香黏绵;以粥养生,“留饧和冷粥”,以糖拌粥,喝出了妙不可言的情调,简直是一种奢望!听孙子读诸子百书,看儿子烹煮饧粥,“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老年的闲适和安稳,成了白居易一生挚爱!

这粥,是绵长的包容。米是主料,添加莲子、薏仁、茯苓等,或辅以火腿、羊肉、鱼肉等煮熬,成粥。据载,近千种的粥,东北的玉米子粥、北京的豌豆粥、广东的鱼片粥、云南的紫米薏仁粥、苏州的鸡酥豆糖粥,可谓珍品!集八方食宝,聚天地万物,调和生灵,也造就了各地粥的风情:南方的,花色繁多,绵软香郁,盛以青花小碗,配上清淡小菜,细啜,好一派婉约清雅!北方的,杂粮久熬,舀进厚重海碗,就着卷酱葱的大饼,“刺溜”“枯嚓”登场,粗放豪爽!

这粥,是碜牙的隐痛。不小心,如有沙子煮食,碜牙的伤痛、无奈的隐痛会不约而至。寒士贫民时代,稀粥、杂粮粥,甚至瓜菜代粥,有上顿没下顿,秦观说,“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贫苦食粥,一心的酸楚。“魂清骨冷不成眠,微晓跏趺听粥鼓”,苏轼寒冬晨晓时分,听到粥鼓声声,怎一个“苦”字了得!自己清寒,才能理解别人的窘境。粥以营养和疗效来抚慰先人的圣心,是五谷粒食的祭奠:记忆这种隐痛的,何止划粥割齑?粥粥无能的子孙养不得,煮粥焚须的真诚、友爱却少不得!

这粥,是私密的慰藉。粥是隐秘的,试想,与生客一起啜饮,“刺溜”之声怎会不让人生厌?近乎私房禁脔,只消与至亲好友共享。喝粥,真能喝出感人的故事:朱熹探望女儿,她只能以麦饭葱汤待父,如此简单粗朴,让孝顺的女儿如坐针毡。朱熹开导她,“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这与张方贤的“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女儿细商量”异曲同工,溢满淳朴自在。有勤俭、淡泊,自然就有“有客只须添水火”的从容!

这粥,是无尽的浪漫。在四月初四的寒食节,杨万里食梅花冷粥,重温介子推的忠孝清烈:“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赏梅悦心,花瓣熬粥养心,干花当香烧,物尽其用!“杯盘饧粥春风冷”,欧阳修冷风饮饧粥,顿觉春暖花开,自然是情怀所致。现在想来,陶然食粥,咀嚼诗话,哪里有“客到但宜多著水,木瓢和罢瓦盆盛”的尴尬呢?

袅袅粥香,宁馨绵长。粥在,人在。无论何时何地,有多少华人,就会有多少碗粥,就会有多少坚韧。蔓延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粥,抚慰着华人的心灵,终成永久的时代味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