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快速增加
去年中欧班列开行 数量同比增11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
郑州新增两条 特色商业街
确保群众喝上“安全酒”“放心酒”
中原区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奥体中心年底建成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黎 张晟 文/图

冲锋号角劲吹响,战鼓声声催人进。1月22日,从中原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传出中原区高质量发展“最强音”。2018年,中原区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开启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新征程,努力打造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

高质量发展谋全局

过去的一年,中原区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体思路,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遵循“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稳、促、调、惠、防”几个关键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原区实施的积极应对策略。尽管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但中原区依然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初步统计,2017年中原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26.6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4%;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经历了补短板,调结构,防风险的积极应对,中原区的发展也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昨日,在中原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原区副区长李晓雷代表中原区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原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长;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发展更注重内在质量,中原区蓄势待发。

加快中央文化区建设

中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协同发展。

加快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建设。中央文化区“四个中心”项目,是郑州市在公共文化事业方面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项目,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工程之一。中原区抓住机遇,把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实现郑州东西两翼均衡发展。根据计划,“四个中心”项目确保年底前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建成投用;博物馆、报业大厦、广播电台、电视台加快主体施工。同时,全面启动中原路以北区域开发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生态保遗”工程,保护传承马庄、白寨、保吉寨的商周文化、农耕文化、土寨文化;深度挖掘二砂、三棉、郑煤机的现代工业文化,依托“四个中心”、二砂文创广场、须水河片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郑州纺织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会展、演艺娱乐等业态,努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实施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加大对全区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确保年底前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

重点片区开发增活力

中原区以“六片两园”重点产业片区为主战场,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总体目标,统筹做好各片区规划设计、拆迁清零、土地供应、项目审批、招商运营等工作,全力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四个中心”周边片区,力争核心区12栋商务楼上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东九州坊、九曲莲湖周边商业用地完成包装推介,万豪商务综合体、华润燃气郑州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级开发区域6月底前确定业态布局、投资主体,启动星际酒店、购书中心、超高层综合体建设前期工作。须水河片区,打造郑州文化休闲旅游新地标,确保6月底前项目实质性开工;年底前白寨、马庄遗址公园、须水河滨水绿地建成开放。贾鲁河片区,年内建成贾鲁河滨水公园,开工建设花海公园、常庙遗址公园,贾鲁核心区概念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控规批复并开工建设。二砂文化创意园片区,力争二砂文创广场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郑煤机、郑州纺织博物馆等文创项目启动建设。家居片区,金马凯旋家居CBD,确保年底前家具主题馆、生活新天地、家居精品馆建成开业,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纺织服装片区,年内中原时尚企业总部、中原时尚电商平台、中原纺织服装双创中心投入运营。科研设计园区,力争5月底前中原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核电工程科技创新(郑州)基地开工建设;年底前引进上海市政总院河南分院等3家知名科研设计企业入驻,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园投入运营。环保产业园区,组建中原环保产业联盟,打造中部地区环保产业研发服务中心。力争年底前环保产业基金注册成立,20家以上环保企业在我区注册落户。

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中原区把开放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把创新作为促进发展动力转换的根本路径,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能。

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紧盯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加强研究谋划、信息捕捉,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重点片区、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力争年底前全区双创载体达到15个。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年内新增科技创新龙头企业2家、科技瞪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家。“智汇中原”人才倍增计划,力争年内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7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30名,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大学生1000名。

优化环境。持续巩固提升“五单一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全面实施“一口受理”,实行清单事项动态调整管理,努力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35证合一”,大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提高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聚焦“手续办理难、项目开工难、建设推进难”等问题,强力推进项目服务专员机制,切实抓好手续办理、用地保障等工作,千方百计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开工、快速建设、顺利投用。

新型城镇化提升品质

中原区坚持建管并重,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优环境,努力走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提升城市品质。 牢牢把握“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阶段性任务,以全区总体城市设计为引领,加快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城市“双修”为抓手,编制老旧片区建设提质规划。做好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不少于10%的要求。安置房等建设注重品质把控,加快推进旮旯王等项目控规编制、报批工作;持续推进“四证”办理,全方位加快安置房建设,实现密垌安置区等21个项目主体封顶,东石羊寺安置区等12个项目建成竣工,桐树王安置区等12个项目完成回迁,回迁群众3万人以上;按市定任务完成安置房网签工作;加快人才公寓建设,配合完成市级人才公寓一期总工程量的50%以上,5月底前开工建设区级人才公寓。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区代建市回购43条道路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道路84条,建成通车58条,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加快综合管廊、环廊建设,确保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管廊、环廊工程全部竣工。配合道路建设,积极做好高压入地、管线迁改,尽快开工建设桐柏变、柿园变。按时完成市政重点工程征迁,配合做好农业路高架、黄河路西延、四环快速化工程和轨道交通6、9、10、14号线建设。深入推进 城市精细化管理,认真做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环卫体制改革,构建“大城管”格局。

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中原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工作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最大限度发挥宜居环境的经济社会效益。

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新力电力外迁,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确保PM10、PM2.5年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等指标达到市定目标,空气质量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贾鲁河、须水河综合治理,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加快生态水系建设。上半年启动须水河二期工程,开挖柳湖,基本完成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秀水河绿化景观建设;年底前开挖太极湖,基本完成九曲莲湖、须水河一期工程,完成石佛沉砂池至西区生态供水工程、牛口峪引黄工程,力争2019年5月“两纵两横六湖一库”生态水系基本建成。

大力实施全域增绿行动。配合做好西流湖公园整治提升、植物园二期建设。6月底前完成郑上路等生态廊道整治提升;年底前基本完成庙沟等5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铁路沿线防护林带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

改善民生增强幸福感

中原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民生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热点,确保各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抓手,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8所,建成投用5所,新增学位6930个;新招聘教师280名,强化教师培训、名师培养;加快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73中等六大优质教育集团发展,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中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确保年底前建成投用;启动中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两个新区公共医疗保障水平,打造15分钟就医圈;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开工项目6个,力争桐树王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

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800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健全大病救助、救灾救济、慈善救助等帮扶机制,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结算“一站式服务”,持续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深化“三房合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