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献计出力。 关键词 【 教育 】 建议:教育先行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靠教育和人才。我省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省政协委员张淑杰开门见山。 张淑杰认为,目前我省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亟待推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职业教育作用发挥得也不够充分。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张淑杰开出了“药方”。 “各级政府要明确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好县区政府在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最大限度实施教育均等化。” 如何确保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张淑杰的建议是,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和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定向培养贫困地区师范毕业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退休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讲学;改革现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并向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张淑杰还建议,大力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对接,开展订单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 文化 】 建议:大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能把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河南生动地展现到世人面前,也会极大地增强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软实力’。”省政协委员杨玮斌说,讲好河南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伟大工程中,河南理应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重视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杨玮斌建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讲好河南故事、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进一步整合全省外宣资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党政部门各司其职、官方民间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杨玮斌认为,应集全省文化和翻译界精英之力,政府资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编辑出版“翻译河南”中外文系列丛书,推出一大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翻译规范的多语种河南文献、通俗读物和优秀出版物,把中医药、少林武术、太极拳、瓷器、豫剧、杂技、豫菜等代表性文化产品通过遍布各地的孔子学院、文化中心送到世界每个角落。 关键词 【 制造业 】 建议:让企业体验一下“云上”的日子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制造业渗透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化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一系列新模式。” 省政协委员赵淑红认为,“两化融合”是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质量和速度。 据悉,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创新探索,其中一项就是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如江苏的“133工程”、浙江的“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山东的“云行齐鲁”活动,都是以强力的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上云”,进而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赵淑红建议,河南省通过加快建设“1+X”工业云平台体系,培育本土云应用服务商,打造企业上云的“河南模式”,进而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她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资源共享和创新汇聚的优势,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激发制造业“双创”活力,打造基于云平台“双创”生态圈,带动企业上云。 关键词 【 环境治理 】 建议:实现新发展 “绿色”很重要 “由于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也集中显现。”谈到发展质量,省政协委员孙晓红没有回避问题。 孙晓红建议,我省应着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孙晓红说,水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孙晓红认为,还应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关键词 【 人才 】 建议:设统一机构统筹招才引智工作 “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各类人才还处于相对短缺的状况,急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省政协委员朱彤晖认为,我省招才引智工作分布在党政相关人才工作部门,由于分兵作战、缺乏协调联动,招才工作的合力仍显不足。 朱彤晖建议,整合党政各人才业务平台,在省市两级设立统一机构统筹招才引智工作。“借鉴外省有关经验,可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行’的方式,专门机构不增设实质机构、不增编制,但集中办公、实体运行。” 统筹各方面人才资金和政策,构建系统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很有必要。朱彤晖建议,实行“一个系统报、一套班子审、一个口子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了吸引人才,要深度挖掘河南校友资源,谋划开展“海内外百万校友资智回豫工程”,吸引校友企业资本、人才、技术回归河南。 留住人才,创新平台也很重要。朱彤晖说,应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为领军人才和团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要努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加大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力度,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海内外知名高校、中科院直属院所、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重点机构,争取来河南设立分校、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我省吸引集聚高端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关键词 【 南水北调工程 】 建议:给这项宏伟工程起个名儿吧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渠,从丹江水库到北京团城湖,长达1277公里,流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再到天津,惠及两省、两直辖市上亿人口。工程对于缓解北方多个城市的用水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政协委员张志和认为,作为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已经完工数年,但至今没有一个正式名称。“就像一位母亲十月怀胎,生育了一个宝贝,孩子已经数岁却没有名字。” 说到起名的必要性,他举了个例子,当年林县的引漳入林工程完工之后,人们赋予它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红旗渠”,这个名字产生了巨大的文化效应,“红旗渠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也对今日林州市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好的名称,再加上有深度的解读和宣传,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文化和经济效应。” “给这条大渠起个好名字,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效应。” 张志和说,究竟起什么名字,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可以讨论,也可以网上征集,然后报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确定。“讨论和征集的过程,就会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这一宏伟工程。”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