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2018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夯实产业基石 隆起开放高地
政协委员建言 文化高地建设
提案 精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夯实产业基石 隆起开放高地
——代表委员献策郑州航空港区建设

两会

强音

窗外瑞雪纷飞,会场气氛热烈。

这几天,连续奔波在省两会会议现场及驻地,记者在政府工作报告及采访中不断捕捉到来自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飘红数据:2017年,郑州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2430万人次、50.3万吨,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逾3374亿元,领跑全国综合保税区……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开放高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热点。从培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多式联运体制等多个方面谈起,大家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拓展口岸功能。我们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幅提升建设品质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加快推进‘国际、魅力、机遇、幸福’航空港建设。”省人大代表,郑州市委常委,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健满怀信心地说。

他说,目前,郑州航空港已初步建成我国内陆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加快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植物种苗等口岸建设,加快口岸功能向口岸经济转变,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申报,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经营规模与覆盖范围,加快使领馆区与国际高教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郑州开放度。同时还将全力推进依托郑州航空港申报建设内陆型自贸港,争取早日纳入国家自贸港实验范围,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卫东说,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到机场建设、航空港建设、枢纽建设、“一带一路”等热词,可以看出我省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物流中心的重视和关注。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丝绸之路”建设,使机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枢纽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支撑优势。他建议,省政府应加强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支持机场三期建设;省政府、省直机关、郑州市要加强在信息共通、资本整合、效益共享方面的协同,推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之基。省人大代表、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分析说,虽然航空港区的智能终端制造业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就产业本身来讲,其产业链条还显得有些短。电子信息产业需要拉长链条往上走、往前端研发方向走,吸引更多研发机构进驻,才能提升产业拓展能力、创新能力,推动高端制造业扎堆聚集。此外,依托港区辐射周边的能力,依托其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在周边区域吸引、培育、聚集相关链条产业,形成互动和良性循环,为港区提供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支撑。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好郑州航空港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的作用,应首先把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定位,航空港区应进一步完善拓展产业链,深度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才能散发产业集聚效应。其次,郑州航空港主导产业大部分都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专业性比较强,是智能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高级技术人才对推动产业发展非常重要,必须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国际顶端人才,才能夯实产业基础。 此外,要完善郑州航空港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功能,功能越完善,服务效率越高,服务质量越优秀,对产业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集聚效应。

创新多式联运模式

如何创新多式联运管理体制,架起郑州通向世界的“空中金桥”?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郑州市委主委郑高飞认为,目前,郑州机场已进入“双跑道+双候机楼+双铁”时代,实现了“机公铁”地理上的无缝衔接,但各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共享水平还比较低,未能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束缚,尽快构建统一调度的信息系统,提升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协同效率和联合运输服务水平,同时实现快速准确的交通运输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供应链拓展层面上,应构筑现代物流高效融合的多式联运体系,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统筹考虑运力、运输环节、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等问题,力争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性供应链管理和多式联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物流分拨集散中心。

“完善以机场为中心的多式联运,不仅可提升现代货运物流的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构建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交通圈,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省政协委员、河南日兴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德峰对郑州航空港发展多式联运非常关注。他举例说,郑州航空港区具备航空、高铁、公路无缝对接优势,与省内外多个城市形成两小时经济圈,具备建设全国游客集散分拨中心的先天优势。他建议,以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为基础,在提升货物运输能力的同时,还应增强该区域的旅客、游客集散分流能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在这里中转,通过“机+铁+公路”等方式前往省内各地,带动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

推动产城融合提速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推进航空港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融合,令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省人大代表、河南豫发集团董事长王建树说,近年来,随着航空港区、郑东新区、主城区融合建设提速,航空港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在上述“三区”接合部,即机场高速以西、南绕城高速以北、京沙快速路以东区域,道路、水、气、电、暖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教育资源也比较薄弱。从加快产城融合角度出发,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该区域的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投入、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以实现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同步协调发展。

省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华中品质工程中心工程企划课课长吴孟华来自港区基层一线。她说,航空港实验区正在培育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吸引了数十万技术人员投身这片热土。这几年,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但在配套服务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快完善。为给外来技术人才提供更加舒适、幸福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让外来投资、创业、务工人员能够顺利在港区安居乐业,扎下根来。

外融内联做强港区经济圈

省政协委员、省发改委副主任王红认为,在国务院赋予航空港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中,明确提出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这与河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以“空中丝路”建设为引领,依托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现代立体交通枢纽,创新多式联运发展,打造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有利于“两体系一枢纽”加快构建。国务院批复的河南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河南自贸区要开展多式联运先行示范、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飞机融资租赁等业务,这些业务离开航空港实验区难以落地。因此,将该区纳入河南自贸区范围,将进一步提升港区对全省改革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河南自贸区在进出口额等关键指标排名迅速进入全国前列。王红建议,省商务厅可会同郑州市政府、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等尽快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将航空港实验区纳入河南自贸区范围。

郑州通航试验区是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核心区,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已入驻51家通航运营及关联企业。省人大代表、上街区区长耿勇军说,郑州通航试验区与航空港区在产业上可形成融合互动,通航试验区可承接航空港区的航空物流分拨配送,提供维修、维护、航空培训等基础支撑,形成更完善的临空经济产业链。下一步,上街区将放大“郑州通航”特色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与航空港实验区的功能错位、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大力发展飞机总装、无人机等通航制造业,拓展航空主题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通航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通航经济示范区。

郑报融媒记者 成燕 裴蕾 李娜 李爱琴 张竞昳 武建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