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1版:文摘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在河北有位出了名的儿科医生,小患者们亲切地叫他“不打针爷爷”。行医50多年,他坚持开药治疗,只为一名患儿进行过肌肉注射。年过八旬,他本该颐养天年,却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坚持出诊;身患18种疾病,他本该接受照顾,却负病前行,呼吁少用抗生素。他就是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河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皓夫。 2018年1月24日6时56分,胡皓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8岁。 生前曾炮轰“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对于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效果非常好;用不好,抗生素在杀害人体内病菌的同时,还会促使病菌‘反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耐药性。” 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统计显示,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剂量不足,则达不到疗效,过量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儿童是抗生素最大的受害者。” 他始终在呼吁,家长们要了解一些医药知识,不要迷信抗生素,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也应考虑出台有关规定。 8毛钱治好了高烧病 “不打针爷爷”从医数十年,也曾遭到过家长的质疑。几年前,一对年轻夫妇匆忙找到胡皓夫,孩子高烧什么药都不见效,胡皓夫仔细查看病情后开出药方。当孩子家长花8毛钱买了药时,已经开始计划带孩子继续寻医,可他们没想到,孩子用药时间不久,体温竟然渐渐退了下去。 “也有一些家长,总是要求给孩子打针输液,还得用价格高的药。”胡皓夫对此有些气愤,药不是越贵越好,用得合适的才是好药。 退休十几年 坚持出门诊 胡教授患有严重的痛风和关节肿大,行走不便且握笔困难,连开处方都很费劲,但他却拒绝别人代笔,即使带病也几十年如一日:早上7时就到医院,他说因为来的都是孩子,早点来就不耽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 退休十几年,他仍然坚持出门诊、查病房,他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治疗更多的孩子,帮助更多的孩子从抗生素滥用中解脱出来。 “医,乃仁术也。” 这是胡皓夫的座右铭,半个多世纪的从医路上,他始终坚持认为,作为医生,仁义道德应该放在首位。 “查房时,我常能看到农村的家长,就着咸菜吃馒头,是为了省钱给孩子看病,省下20元,他们就能给孩子多买点药。” 如今斯人已逝,但胡皓夫教授为新时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愿胡皓夫教授一路走好,相信会有更多的如胡教授一般的良心医者、热心人士、诚心青年肩负使命,担当责任,为社会贡献力量! 摘自人民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