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新一代隐身战斗机 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致以节日问候 送上新春祝福
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
郑州造国内首款自转 旋翼机取得“通行证”
第23届冬奥会开幕
我市部署村(社区) “两委”换届工作
市纪委监委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拜祖大典邀请 工作全面展开
既善打胜仗 又善“战后重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既善打胜仗 又善“战后重建”
——河南纪委“以案促改”为腐败减存量遏增量

新华社记者 孙志平 甘泉

3次接受警示教育,3次给纪委书记写下检查信,3次上交违纪所得。当最后一封信寄出、最后一笔违纪所得上缴,河南省信阳市一医院副院长余某如释重负。近半年来,忏悔、焦虑、惊惶……这些困扰他的情绪终于如烟散去,重获真实的他坦然等待组织处理。

2017年4月以来,河南在全省掀起一场“以案促改”廉政警示教育风暴。作为基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一种有益探索,河南通过典型案例“活教材”,既教育警示干部、又倒查制度漏洞,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加工案件 破题“前腐后继”

“开展‘以案促改’首先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需要。”河南省纪委常委刘金志说,尤其是少数地方和系统出现了“一把手”一任接一任“前腐后继”的现象,如何真正汲取惨痛教训,净化政治生态,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此外,过去部分纪检监察机关重事后惩处、轻事前预防,大量案件资料封档入库、束之高阁,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河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一次调研中发现,距离河南某系统一名曾任正厅级干部腐败案仅3年左右,随着人事更替,这个系统仅余3人了解案件详情,“前车之鉴”几乎没有起到应有警示作用。

河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祁建峰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纪委提出“以案促改”,通过将近年来窝案串案、重复发案的单位和系统作为重点,梳理违纪违法典型案件,通过充分运用案例“活教材”, 既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干部,又以案倒查形成权力监督长效机制。

在这场廉政教育警示风暴中,信阳这名医院副院长先后经历市、医卫系统、医院自身3次警示教育,“前车之鉴”让他内心受到的震动一次比一次强烈,因而才有了3封检查书、3次最终上交全部违纪所得。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冬日的黄河边寒风刺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纪公庙村村部,200多名村组干部坐在小板凳上,听区纪委书记廖军和作报告。

2017年10月,古荥镇曹村坡村一块土地被征用,村组干部将36元/棵的小核桃树,当作465元/棵的大核桃树申报补偿,前后差价达100多万元。古荥镇纪委及时发现并制止,并给予相关村组干部党纪处分。

当天,参会的村干部深受震动。“我们过去是穷村,这两年拆迁多、诱惑多,如果不是组织及时挽救,很多家庭就毁了。”纪公庙村支部书记李清顺说,“我宁愿在大冷天接受教育1个星期,也不愿在看守所待1分钟。”

河南在“以案促改”中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截至目前,各级纪委共筛选典型案件近3.6万件,实现党政、国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全覆盖,“让市委书记有市委书记违纪违法的案例,国企老总有国企老总腐败的案例,村干部有村干部犯事的案例。”

为让警示教育真正触动内心,各系统除了通报案情、宣读处分决定和忏悔录,同时要求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我剖析、重要岗位人员还要上台做表态发言。在这种心灵的反复涤荡中,一批干部幡然醒悟:新乡市1名处级干部主动上交违纪款125万元;罗山县灵山镇1名村支书主动上交8年前任村文书时私存集体资金11.6万元……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查办一起案件,就好比打赢一场战役,但我们不仅要能打胜仗,更要善于‘打扫战场’,搞好‘战后重建’。”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正晓提出的“战后重建”,即研究案发规律,堵塞制度漏洞,深化标本兼治,以治标促治本,进而达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目的。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