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党贺喜 年年岁岁回老家,岁岁年年家不同。 今年“照例”回老家过年,“照例”住在大哥家。 春节快到时,大哥通过微信用纯家乡话发了个很呆萌的“邀请函”。“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他去年初发起的“厨卫革命”已经大获成功,昔日农家小院修旧如新变了样,不亚于“农家乐”。 大哥家有东西俩院三座房,住,不成问题。但他们那九口大家庭,再加上我们一家三口,如厕和洗漱却是尴尬事儿。“厨卫革命”前,每逢佳节倍尴尬,尤其是“早高峰”时段,如厕容易“撞厕”;洗漱,排队“撞脸”。而且,旱厕不卫生,厨房狭小灰暗,做起饭来施展不开手脚,由于没有油烟机,原本白净的墙壁早已被熏陶成“油渍满墙”了。洗漱,仅靠煤球炉提供的“涓涓细流”式的温水不够用。洗澡,那就更不敢想了。 鉴于年复一年的“撞厕”“撞脸”之尴尬,去年春节后,大哥大嫂痛下决心,正月十五一过,他们的第一项重点工程就是先从打掉旧炉灶、拆卸煤球炉为序曲,拉开“厨卫革命”的序幕。 这项“厨卫革命”从3月份开工,一直持续到4月底。大哥大嫂咬咬牙,跺跺脚,投资近4万元,陆陆续续把旱厕改水冲,杂物间升级为厨房,厨房变身洗漱间,原先的洗漱间转换为洗澡间。随后,白生生的马桶上班了,净生生的瓷砖铺地上墙了,时髦的电热水器、抽油烟机上岗了…… “厨卫革命”期间,大哥还时不时把“革命”前后的对比图通过微信直播过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今年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亲们从四面八方先后回到老家,其中的一个兴奋点就是开启“共享厨卫”模式。“革命”前后两重天,那兴奋劲儿,无须描述,尽在体验中。大哥还自豪地说:“试试吧,不比你们城里差!”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