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海鲜市场里亮出“红色身份证”
记住父母口中的“没事”
民俗文化闹新春
春节快递不打烊 便把他乡当故乡
二姐的春节“日常”
公交车长的“夜生活”
女儿眼中的过年新变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女儿眼中的过年新变化

本报记者 成 燕

“妈,我咋感觉郑州今年春节街上车比往年多啊!前几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郑州大街小巷都冷冷清清的,今年马路上车不少啊,可多都是豫H、豫Q等外市的车,挂京、浙、陕、鄂等外省车牌的轿车也可多。”大年初二上午,刚上初中的女儿站在姥姥家窗口向楼下大马路认真观察了20多分钟,向全家人播报春节“马路新闻”。

听到女儿的“新发现”,我古稀之年的母亲也接过话茬儿:“可不是,郑州今年过年明显街上人多了。楼上小王家前几年都是回老家南阳过年,一到腊月二十八就早早贴上春联,开车回家过年。今年他把老家的父母都接过来了,全家人在郑州热热闹闹过年!”

“姑姑,你去郑州博物馆、科技馆门口看看,可多外地车都排成长龙了,都是家长趁假期带着孩子来省城游玩的。”10岁侄女也汇报着自己的春节见闻。

听大家议论着“家门口”的春节新变化,老公也讲起开车感受:“作为咱家的‘老司机’,我感受最深,以前一到大年三十,郑州就像座‘空城’,这几天几次开车过陇海高架,都感觉车流比以前多了。”

“你们说的都是现象,谁能分析分析背后的原因?”我抛出一个问题。

“妈,我看《郑州日报》春节前评出的去年郑州十大新闻中,第一条就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马路上的车流变化和越来越多人选择在郑州过年,是不是和郑州的吸引力、辐射力增强有关啊?你想啊,前几年咱家不是也趁春节去过上海、南京旅游过大年吗?”“姐姐,你分析得很对啊,咱郑州这几年景区越建越‘高大上’,城市也越来越漂亮,对外地小朋友肯定可有吸引力。”小侄女为女儿的分析“点赞”。

“两位小美女分析得很有道理,郑州正在全力以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加上郑州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吸纳了成千上万‘外乡人’前来安居乐业。过年图的是全家团聚,越来越多在郑州打拼的年轻人把家乡的父母接到郑州过年,这在郑州过年的人不就多起来了吗?这几年,自驾车来郑州旅游的外地人也逐年呈增长态势。这些原因正是对你们发现的‘马路新闻’的最好解释。”看着俩妞认真求解的眼神,我顺势说出“答案”。

“妈,还有一个原因,您没说到,就是现在可多‘北漂’都回郑州了,可多‘海归’也漂回来了。咱大郑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明年,到郑州过大年的人一定会更多!”女儿兴奋地作了“总结发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