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冬日物语
萝卜开胃
幸福自在平常中(国画) 袁汝波
写 春 联
《时光是个老东西》
云山图(国画) 柴清玉
留一饼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谢之长听了,说:“有道理。你说的有道理。”刘金鼎说:“老叔,想不想在省城弄一个?”谢之长说:“弄,咱也弄一个。不就是钱么。这钱花得值。”刘金鼎说:“要弄就弄个像样的会所。既可对外,也可对内,说不定还挣钱呢。主要是请上边领导吃个饭,联络联络各个方面,招揽些人才,人家也愿意去。”接着,刘金鼎还进一步启发说:“有了据点,在省城发展就有了根基。有了根基就等于一只脚伸进了省城。这是个信息时代,将来八面来风,拾钱都拾不及……”听着听着,谢之长动心了。他一拍桌子说:“干!咱说干就干。得多少钱?我出一千五百万。咋样?”刘金鼎想了想说:“地的事,我来跑。黄河滩地,也不花多少钱。另外,我找找李省长,想办法在扶贫资金里再调剂个四五百万(咱这儿对外是‘小麦研究基地’,也可以说是‘新农合’的一个试点嘛),一两千万也就差不多了。不够再说,一些个矿主也争着想投资哪……”话说到这里,在门外偷听的白守信一看有利可图,就推门进来说:“谢总,刘市长,你们带带我,让我也算一份吧。一小份。我跟我姐夫合出三百万,沾点仙气。叫我也算一份呗。”白守信是谢之长的亲信,他姐夫又是市里的税务局长,刘金鼎也不好说什么,很勉强地默认了。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当时还说定,刘金鼎和谢之长各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白守信占了百分之五。其余的股份另说(后来给了几个煤矿的矿主)。这也成了三人间的秘密,不对外的。

“梅庄”建成后,由于地是借用李德林搞“小麦实验基地”的名义跑下来的。批文经过一层层盖章,上边都写的是“小麦实验基地”。名义上它姓“公”,是省里特批的,国家每年有少量的研究经费投入;暗地里,它又有私人资金注入,是股份制的。于是这么个地方就成了“半公半私”或者说是“公私合营”式的会所,其中有很含糊的部分。所以,刘金鼎物色来“梅庄”第一个女人,是王小美。于是,王小美就成了梅陵农科所派驻省城“小麦实验基地”的第一任主任,同时也是这里主管财务的总经理。这里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王小美签字才能生效。

让王小美作为总经理参与管理这个地方,刘金鼎是有深意的。

刘金鼎跟王小美原是中学同学,两人曾经是同桌。早年两个人还偷偷地递过“纸条”,这就有点青梅竹马的意思了。只可惜后来王小美家里出了些变故,王小美险些自杀,为此休学一年,两人就分开了。再后,当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王小美已是结过婚又要离婚的女人了。在同学聚会的那天晚上,王小美就说了一句话。她说:“你背过我。”这句话让刘金鼎心里一动。

后来刘金鼎才知道,王小美因病休学后,勉强上了一个本地的师范,毕业后靠父亲的老关系分到了县农业局,后来嫁给了局长的儿子。可局长的儿子是个酒鬼,经常喝醉了酒打她……她实在不堪忍受,就提出离婚,可那男的就是不离。也就是前不久,她还是在刘金鼎的帮助下,终于离了婚。可那酒鬼男人仍然一直纠缠她,所以她很想调到省里来。

刘金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王小美带到“梅庄”来的。表面上是让她出来散散心,躲开前夫的纠缠。实际上他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让她替他牢牢地掌管着“梅庄”的财务大权;二是想找机会把她介绍给恩师李德林。他自认为,他并无私心。他这是给将会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老师,物色合适人选。

这时的王小美也就年近四十岁,人看上去还秀气,小巧玲珑的。虽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她年轻时得过忧郁症,经过治疗,已经好了,只是话少。平时安安静静的,倒看不出什么。

刘金鼎在梅陵当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时,也就是那次同学聚会之后,跟王小美有过一些接触。两人间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王小美因为离婚的事曾经找过他。对刘金鼎来说,虽然旧情难忘,可那时刘金鼎刚新婚不久,还是有些顾忌的。后来,刘金鼎调到了市里,两人反而慢慢就走得近了。终于有一天,刘金鼎在市里的宾馆里开了房间,把王小美约出来“叙旧”。王小美看上去柔柔顺顺的,可当两人躺在床上的时候,王小美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结束了两人进一步互相走近的可能性。王小美睁着两只大眼睛,很平静地望着他,说:“你不是点燃我的那个人。”

当王小美说了这句话后,刘金鼎心里凉了半截,火焰一落,下边竟然软了。过一会儿,刘金鼎心有不甘,不相信有这回事。他再次冲动起来,试着想强行进入王小美的身体,王小美就光焰焰地在那儿躺着,并没阻拦他,可他始终没有进去。这时,刘金鼎说了一句很难听的本地土话,他说:“你不是‘石女’吧?”王小美说:“不是。”后来,两人躺在床上说了一会儿话,各自默默地穿衣起床。临走的时候,刘金鼎说:“小美,你相信我么?”王小美说:“相信。”刘金鼎说:“我给你找个人。”

“梅庄”正式开张剪彩的那一天,李德林并没有到场。刘金鼎是故意不请他来的。刘金鼎是怕这个说不清来路、又“公私兼顾”的项目在李德林的查问下露了馅。他是等“梅庄”开张了一段时间后,才把他单独请来的。那一天的接待由王小美全程陪同。李德林来到“梅庄”后,刘金鼎就让王小美领着李副省长先去看了“小麦试验田”。当三人站在“实验田”的地边上,刘金鼎对李德林介绍说:“老师,咱这个项目算是合资的。这位是梅陵县农业局派来的王小美同志,也是咱实验基地的主任。”李德林回头看了王小美一眼,“噢”了一声,说:“好哇”。接着,他漫不经心地随口问:“梅陵现在一年种多少小麦?”王小美说:“三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七亩六分。”李德林又回头看了她一眼,说:“一亩播多少种子?”王小美说:“亩播三十五斤上下。”李德林说:“噢,种的都啥品种?”王小美说:“城东是‘梅陵七号’,城西是‘矮败’。”李德林说:“噢噢。那亩产呢?”王小美说:“九百到一千二。‘梅陵七’最高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七。”此时,李德林再次回头看了她一眼,说:“你怎么一口清啊?”王小美微微笑了笑,并没有解释。李德林说:“好啊,看来你这个主任是选对了。”可李德林并不知道,王小美在县农业局一直当统计员。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王小美的内心深处一直有“恋父情结”,或者是别的什么?初一见面,王小美就对这个身为副省长的温和老者印象极好。也许是在县里她见惯了那些基层科局长们喝五吆六的样子,猛一下见了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省级领导,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很多的暖意。

48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