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色文艺轻骑兵 养殖地里唱大戏
以我真心真意 换你温暖笑容
传统“绝活儿”齐亮相
丁刘村的特殊“年礼”
“运动礼物”新春受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我真心真意 换你温暖笑容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救助站,是政府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受困人员设立的场所,对于流浪乞讨等需要帮助的受困人员来说,这里就是他们人生的临时驿站,是他们感受一个城市温度的窗口,二七区救助站,就是时时刻刻让受助人员感到温暖的地方。

周日,记者来到地处火车站西广场附近的二七区救助站,一副大红的对联映入眼帘:上联“扶危救困彰显人间大爱”,下联“解急助困共筑和谐社会”,横批“温暖二七”。对联由二七区一位爱心人士撰写,他多次参加温暖二七公益活动有感而发。

对于经常报道社会救助的记者来说,今日的二七区救助站与以往又大不相同:救助站入口设置有扩音器、指纹机,每一位受助人员入站先采集指纹、图像等信息上传到救助系统,工作没有丝毫敷衍。救助区分为成人、妇女、儿童三个服务区,房间有冷暖空调被褥,公共餐厅布置也很温馨,每一样食品都要留样三天,24小时供应热水,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为每位受助者准备了毛巾、牙刷、牙膏、感冒药等物品,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入助者的情况,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服务。

这是一个智能化、规范化的救助站,更是一个温暖之家。让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是他们工作目标追求。救助站站长李德龙讲述了几则日常故事,瞬间感动了记者:1月9日,在街头流浪20多年的乞讨人员韩满良来到救助站寻求救助,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帮老人打开心结,并协调当地民政部门进行安置,护送回村后安排至当地敬老院安度晚年,韩满良激动得老泪纵横,将一面锦旗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员手中。10日,一位愁容满面的中年妇女来二七区救助站,称自己27岁的儿子刘磊患有精神病,已失联一个星期,留下儿子的照片和自己的电话请救助站帮助寻找。11日凌晨5时,救助站附近的一名环卫工人带着一名年轻男子来到救助站寻求救助。年轻人衣服单薄浑身发抖,工作人员为其换上棉衣,端上热水,当日早上8点多,刘磊的母亲赶来救助站,看到自己的儿子激动地说:“郑州这几天天寒地冻,我的傻儿子不知道冷热,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了,感谢救助站、感谢热心市民,使我们母子得以团聚。”这样的感人故事在救助站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亲人重逢,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恩答谢,传递着温暖二七大爱郑州的温度。

怀仁爱之心,尽救助之责。二七区社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许伟锋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要付出一颗真情真意的爱心,做到思想先行、行动并行、救助同行、解忧随行、落实才行。他说,每救助一名流浪人员,帮助他们联系亲人安置回乡,让他们不再流浪,他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幸福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