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16年 我和全国两会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6年 我和全国两会的故事

郑州融媒体记者 张锡磊

岁月无痕,心情不老!16年,时间很长,但仿佛又是一瞬间。

从2003年首次采访全国两会起,每年我都会和北京来个“春天的约会”。16年里,我见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见证了河南、郑州的快速崛起,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报纸传播,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移动端的立体式全媒体传播。

回想首次采访全国两会的情景,记忆犹新。2003年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采访任务,当时既紧张、忐忑,又兴奋、期待,同时又倍感压力。在此前我对全国两会的认识很模糊。到北京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后,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笔记本电脑、入住条件艰苦,只能到处蹭网。但我们报道团队里每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再苦也不觉得苦,克服了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有了2003年这次采访经历,后来的全国两会报道也顺手了很多,转眼之间,我跑全国两会已经是第16个年头了。在这16年里,我个人的工作发生了两次转身:从报纸记者到微博记者,再从微博记者变成全媒体记者。与初次报道全国两会相比,现在无论是报道规模、采访团队力量,还是采访设备、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团队从两人到上百人,我们的采访装备也从纸笔时代发展到拥有谷歌眼镜、移动互联相机、远程视频对话系统的高精尖、高科技时代,我们的传播模式也由单一的报纸传播跨越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等全媒体展示。

作为一名微信小编,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的工作是从凌晨4点半开始的,一边要和同事编辑中原网微信公众号上的名栏目“每天三分钟,尽览天下事”,并开辟“关注全国两会专栏”,以便浏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电子版,中原网网页,浏览刊登的全国两会内容,然后是查看各大网站两会报道。做微信很容易,做好微信却不容易,把网友的体验考虑进每一个环节是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为赶一些紧急稿子,加班到深夜和凌晨都是经常的事儿,害怕自己瞌睡,甚至有时会站着编稿。每项工作都有每项工作的辛苦,但如果辛苦换来了成果,那就是快乐的。每天看微信后台数据便是小编感受快乐的一种方式,当看到两会微信专题报道得到了读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认可,我的工作就会充满动力。

16年来,我的年龄在增长,我的工作方式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对全国两会报道的热情和执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