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代表不负新使命:希望乡村教育越办越好
一份报纸与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年情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份报纸与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年情缘

郑州融媒体记者 李娜 武建玲 覃岩峰 张倩 徐刚领 袁帅 石闯

2009年夏天,郑州,烁玉流金。

27岁的李灵只身来到郑州,陪同她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每天走街串巷,只为能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收一些课外书。她的故事被《郑州晚报》发现后,记者辛晓青几经辗转找到李灵,并来到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实地采访,先后推出近百篇相关报道。

2018年春天,北京,春和景明。

36岁的李灵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踏入河南大厦,一楼入口处“郑州融媒体中心”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走进融媒体中心,看到记者辛晓青后,立刻冲上前,两人深深拥抱。

2009年到2018年。十年,李灵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十年,郑州报业集团不断融合创新,刷新了领域内一个个纪录——这是属于她们共同的十年,这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十年。

“是《郑州晚报》帮助了我”

3月清晨的北京,霞映长空,长安街旁,玉兰已悄然绽放。

坐在河南大厦的人大代表房间里,李灵和记者聊起了当年——

2002年,李灵从淮阳师范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城找工作,而是留在家乡,办了一所希望小学。学校里,留守儿童占了一大半。家庭困难的孩子,学费杂费都是全免的。“一开始学校条件特别差,孩子们都没有看过课外书,教室也很破。”

“那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们都特别爱听,故事就是孩子们想象中的世界。但是孩子们家里条件差,学校也没有钱办图书室,所以,我就想着去城市里收一些书回来,丰富孩子的阅读。”于是,趁着放暑假,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钱只身来到郑州姨妈家,借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有用的旧的教辅和儿童读物。

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郑州大街小巷,这个衣着朴素的女孩,边嚼着干粮,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专门收购小学教辅图书,而且给出的价钱也比一般“破烂王”高得多。

这个场景,被爱心市民发现并发到了网络上。《郑州晚报》的记者看到这条信息后,几经波折,联系到了李灵,并为她的故事而动容,于是,上百篇新闻报道讲述了李灵和她希望小学的故事。

报道见报后,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开始和李灵联系,数万包书籍“飞”到了这所小小校园。“我们的图书室很快就建起来了,当看到图书室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开心。”李灵说。

“我对《郑州晚报》非常有感情,我经常说,如果没有《郑州晚报》,就没有我的今天。是郑州晚报的记者发现了我,帮助了我,并把我和学校孩子的情况报道出来,我们才得到更多的帮助,学校才得以维持下去,孩子们才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咬了咬嘴唇,李灵接着说:“我相信,也是因为《郑州晚报》的系列报道引来社会各界关注。这些关注和帮助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坚持下去,让我不要放弃。”

“给更多孩子以希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爱心如春风,有一种力量,可传承、可传递、可蔓延。

获得了诸多奖项的李灵,并没有太多地活跃于媒体上,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而今的李灵希望小学,开设了11个班级,现有687名学生,21名老师。学校里,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生源覆盖周边乡村10公里,受益乡村达30个;目前学校已建成一座有18个班级的教学楼和一所三层的幼儿园,总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建设一栋可容纳400多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

不仅如此,李灵还和以前一样,走村串户,坚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去教育的机会,做到精准帮扶到每一个适龄的孩子得到应该的教育。

顺势而为,与时偕行。

李灵还把爱心播撒到了更为广阔的方面:构建“河南爱心助学网”,搭建服务平台,传播慈善理念,此举将惠及河南全省希望学校的学生;作为“萌芽100”活动形象代言人,力争在全国捐建100所图书室,服务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她还有个愿望,就是能够建立一个“李灵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李灵说,如果愿望能够实现,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孩子建图书室,同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是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

3月的北京,春的暖意,蕴含盎然生机。

在河南大厦见到李灵,时任《郑州晚报》记者、现任中原网执行总编的辛晓青久久难以平静:“2009年到2018年,整整十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呢?在这十年里,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发现、纪录并见证了李灵的一路成长与蜕变。这是一份报纸与一位普通百姓的渊源,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值得铭记的十年。”

辛晓青回忆说,当时新闻线索特别少,只有年轻女性、三轮车、课外书、周口淮阳这四个关键词。“于是我和淮阳县委宣传部联系,几经周折才找到李灵的电话。”

于是,冒着酷暑,辛晓青和李灵有了一次次见面。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李灵身后的故事,辛晓青和同事还专门去了希望小学实地采访。

“十年前,希望小学条件很差,我们费了很大周折才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快要掉色的‘希望小学’四个字。”说起第一次去学校现场,孩子们简陋的条件依然让辛晓青感慨不已。

听到这里,李灵掏出手机,让辛晓青看现在新校园的照片:绿树成荫、教室明亮、图书馆藏书丰富……

“太好了,看到李灵和希望小学现在都越来越好,我内心感慨特别多,开心、骄傲……我觉得,李灵做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而我也做了一位新闻工作者该做的事。”

“弘扬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从来就不缺乏正能量的传承,从来就不缺少善文化的传播。

作为主流媒体,郑州报业集团统筹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等媒体不忘初心,持续发现、发掘、报道推出李灵、洪战辉、李剑英、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家等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一个个由郑州报业集团发现并挖掘报道出来的“小人物”在新时代绽放着让人感动的人性光辉,感动中原,感动中国。

心中若有爱,脚下有力量。

正如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宽所说:感谢这片充满大爱的土地,感谢这个有责任感的媒体。相信在大爱郑州这片土地上,在郑州报业集团这样有爱心有责任媒体的支持帮助下,郑州这座大爱之城,必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温暖。

李灵与郑州报业集团的结缘,已有十年。

这份报纸与这片热土的结缘,与共和国同龄——

温情,温暖;

向上,向善!

时间,会永远铭记属于爱心的故事与辉煌;

时间,正深情凝视属于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