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盘点身边变化 印证五年成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盘点身边变化 印证五年成就
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众创空间激发“双创”活力
郑欧班列越跑越强
易地扶贫搬迁“搬”来新生活
郑州城市建设全面发力
“片医”贴心为市民服务
高铁线路四通八达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喜人成就,以及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数字,都由百姓身边的点滴变化所组成。奋力实干的郑州,一座城市的蝶变,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

报告 摘要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郑州蝶变

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千亿级大关

与全国同步,郑州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也取得累累硕果,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4年以来,郑州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00、8000、9000三个千亿级大关,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首破9000亿大关,实现9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出1.3个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6%;第二产业增长7.6%;第三产业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为1.7∶46.5∶51.8。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继续提升。2017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726.8亿元,比上年增长6.6%。

主导产业优势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其中,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0.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6.8%,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报告 摘要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今后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郑州蝶变

2876家企业入驻“双创”综合体

近年来,郑州始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幅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集聚能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大批创业孵化器在郑州正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创新创业人才密集区加速成长。截至目前,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建成面积58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876家,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突破9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2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724家,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8万人。

不仅如此,近年来,郑州市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计显示,2017年,郑州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88项,占全省的57.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报告 摘要

五年来,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郑州蝶变

内陆开放高地加速形成

近年来,随着郑欧班列的开通以及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自贸区等平台的相继落地,郑州对外开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13年7月18日,第一趟郑欧班列从郑州驶出,开启了郑州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标志着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截至2018年3月1日,郑欧班列总开行1077班。

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开放平台。全面推行“三十五证合一”、国际物流运贸一体化、多模式综合监管等试点经验基本成熟;落实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不断创新发展,成功打造出自贸试验区的“郑州范本”。

“买全球、卖全球”目标在郑州已基本实现。目前,郑州已启动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工作。不久后,一个集中展示跨境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规则,具有示范性、竞争力的新型业态功能集聚区,将为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和成功经验。

报告 摘要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郑州蝶变

精准扶贫让更多人鼓起腰包

我市将2017年定为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一手抓脱贫攻坚扫尾,一手抓脱贫成效巩固提升。2017年,949户3552人脱贫,占目标任务2991人的118.8%。

近年来,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党委、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部门协调联动,纵到底、横到边”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政策体系上,市级层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市直19个行业部门分别出台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19项脱贫攻坚政策方案,构成“1+19”政策体系。扶贫举措上,以编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N+2”精准扶贫模式,“N”就是根据家庭人口数、一人一策,“2”就是从易地扶贫搬迁 、发展产业、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措施中选择2项以上作为对户措施,达到量身定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显著效果。我市还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报告 摘要

五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出台一系列促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

郑州蝶变

抢抓机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全市抢抓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成立了高规格领导机构,确立了国家中心城市工作总格局,厘清了六大战略定位、十大主攻方向、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以及发展路径、基本原则、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分解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43项重点任务。

其中,《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已经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新修订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已报国务院审批;“1+4”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及4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一大批重点产业、新型城镇化、交通城建、生态环境、民生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

2018年1月,我市下发《关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全力谋划推进一批事关全局、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确保顺利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各项发展目标。

报告 摘要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郑州蝶变

民生持续改善百姓生活更幸福

5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从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

仅去年一年,全市就举办招聘会389场,提供岗位35万个;创业培训3.3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亿元;帮助1.0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市一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5万人。

全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连年上涨、城乡居民医保补贴不断调高,失业保险补贴助企业稳定岗位,去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331.57亿元,支出243.77亿元,基金累计结余598.62亿元,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3年,全市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病历和诊疗信息共享,方便群众就医;2014年,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床位3362张;2015年,“郑州片医”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去年,郑州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乡村教师补贴提高……

一个更加和谐宜居、更具幸福感的郑州,就在眼前。

报告 摘要

五年来,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

郑州蝶变

“米”字形高铁“蓝图”变通途

从普铁时代“十”字交会,到普铁和高铁的“双十”字交会,再到“米”字形的高铁网络,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

“米”字形高铁河南境内里程2032公里,目前已建成投用1196公里(含郑焦城铁)。其中“米”字中的“一横”,即郑州至西安、郑州至徐州高铁,已开通运营;“一竖”即石家庄至武汉高铁,已开通运营;“一点”指郑太铁路,郑焦段已开通,太原至焦作段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底全线通车;“上撇”指郑济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已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下撇”是郑万铁路,河南段已全面开工,预计2019年9月底前建成;“一捺”是郑合(郑阜)铁路,已全面开工,预计2019年前建成。

目前,以郑州为原点的京广、徐兰高铁“十”字通道已经建成并通车,从郑州出发,2小时可达石家庄、西安、武汉,3小时可达北京、南京、长沙,4小时可达上海,5小时可达兰州、成都。同时,郑万、郑合(郑阜)、郑济、郑太高铁河南段全部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可延伸至重庆、昆明,郑合高铁可延伸至杭州、福州,郑太高铁可延伸至银川、呼和浩特,郑济高铁可延伸至青岛、哈尔滨,形成省内1小时、中部地区3小时、全国主要大中城市8小时经济圈。

报告 摘要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郑州蝶变

大力治污让天更蓝水更清

近几年,我市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上持续发力。2017年,郑州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1天,与上年相比增加4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3天。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18微克/立方米和6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7.5%(25微克/立方米)和15.4%(12微克/立方米);与基准车(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1%(53微克/立方米)、38.9%(42微克/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上年稳步提升,市辖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持续良好,市辖淮河流域贾鲁河水质明显改善;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或良好;城区地下水水质继续良好。市辖五县(市)、上街区、航空港区空气质量同比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良好及以上等级。

郑州融媒体记者 侯爱敏 王红 张倩 武建玲 覃岩峰 聂春洁 文 马健 丁友明 宋晔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