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好人”正能量 城市“软实力”
助人为乐 他们接力帮扶同窗19载
敬业奉献 他无微不至服务乘客33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敬业奉献 他无微不至服务乘客33年
【中国好人榜】 徐亚平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图

颁奖词

32个春夏秋冬,32个365天,你被乘客亲切地称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公交车长徐亚平32年坚守平凡的岗位,无微不至服务乘客。

他用30多年的坚守,始终以灿烂的微笑、温馨的问候、整洁的环境,让小小车厢变成了流动的“爱心岛”。安全行驶达200多万公里,乘客亲切地称他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他就是郑州市公交四公司205路公交车驾驶员徐亚平。2017年9月,徐亚平荣登“中国好人榜”。

爱岗敬业 车厢处处见文明

1985年底,22岁的徐亚平复员后被分配到郑州市公交四公司工作,成了一名售票员。工作中,他不仅售票速度快、无差错,而且服务热情、周到。当上驾驶员以后,他不断创新车厢服务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短期英语培训班,在公交车上开展双语服务。

如今,徐亚平已投身公交行业30多年,为使车厢服务更人性化,他专门学习心理学,提出车厢服务的“换位思维法”,认为采用暗示法比用直接的方法更有效,总结出《车厢服务百例》,成为郑州公交车长的必学手册。他提出的“你发火我耐心,你烦躁我冷静,你粗暴我礼貌”等对待不文明乘客的方法,已经在公司线路上推广。

每天上班,徐亚平总是提前一小时赶到单位。在出车前的这段时间里,他要把车厢内外都擦得干干净净。每次打扫卫生,他都会用一根缠着布条的铁丝,认真擦拭公交座椅间的缝隙。“可别小看这根铁丝,这可是我的保洁神器。有了它,车厢内就没卫生死角了。”徐亚平说。路上,一名乘客想探头出去看外面的风景,被玻璃窗挡了回来,他说玻璃窗太干净了,还以为没有玻璃呢。

用心服务 他把乘客当亲人

徐亚平把乘客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去服务,用“情”来沟通,把“爱”洒满车厢。在郑州两百多条公交线路上,205路号称“老年专列”,沿途经过5所医院、7所学校和3个广场,老年人锻炼身体、看病、送小孩上学都要乘坐205路。针对老年乘客多的特点,徐亚平总结出“三先、三心、三稳”的服务方法。“三先”即先问候、先找座位、先提醒下车位置;“三心”即热心帮助、细心照顾、诚心服务;“三稳”即车辆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

徐亚平的车上,三伏天准备有面巾纸、人丹,下雨天准备有雨伞和一次性雨披,还准备了晕车药、方便袋,甚至为腿脚不方便的乘客准备了拐杖。每当进站,他总是把车门对准老人,尽量不让老人多走一步。看到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他立即下车搀扶,甚至背乘客上车。

随着公交运营的发展,徐亚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对本线路的沿途换乘和地理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利用业余时间,熟悉其他线路的倒乘和经过的各大商场,做到对乘客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被乘客誉为“活地图”。

安全行驶 一路艰辛一路歌

人们常说,做驾驶员辛苦,做公交车驾驶员更辛苦。为保证车辆性能、不开带病车,徐亚平用心钻研驾驶安全与节油技术、钻研修理和保养技术,能非常利落地拆装汽车分电器、清洗化油器,自己处理车辆运行中出现的修保问题。

2010年冬季,郑州迎来一场大雪。本应公休的徐亚平凌晨5时就来到了车队,站在新学员张洪的座旁悉心指导。徐亚平说,驾驶员的技能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实践,只有在恶劣环境中实践,才能练就真正本领。像张洪这样的学员,他也不清楚带了多少个,只知道郑州市公交四公司的车长里面,有很多他熟悉的面孔,见面的时候,都亲切地喊他“师傅”。

徐亚平说:“每当坐在驾驶员的位置,立马就会精神饱满,开开心心进入工作状态。我会想,今天会遇到怎样的乘客,他们身上又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只要握上方向盘,我心里就乐滋滋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