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王恒超 春日的阳光和煦温暖,伴着徐徐的微风,雁鸣湖湖面泛起阵阵涟漪。 在一路之隔的湖北侧,中牟县雁鸣湖镇丁村村民、雁鸣湖镇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玉有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从南方购了1500袋水草,刚投进池子,过些天就该下蟹苗了……” 提及养殖大闸蟹的前前后后,朱玉有感慨万千。他说,2000年,他开始和村上五人养殖大闸蟹。这一年天降暴雨,他投入小池的1.4万元蟹苗,最后只逮到了4只,加上种植的水稻、花生遭水灾,共赔了3.5万元,所幸六个人合伙的湖内大池有所盈利,每人赚了两万元,但最终还是赔了1.5万元。 “一万五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因为养蟹比养鱼风险小、成本低,我就认定了要接着干。不拼不干,光靠种庄稼咋能还完账,不拼不干,哪会能来好日子!”谈到过去的点点滴滴,朱玉有显得自信而又坚定。 “我养蟹第二年,乡里就开始为俺操不少心,领着我们到连云港、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协调资金,政府发补助让各村派技术员到当地养殖基地取经,政府掏腰包请外地技术员手把手指导,这更增添了我养蟹的信心和决心。”朱玉有对党委政府的排忧解难充满感激。 2001年,首届雁鸣湖大闸蟹美食节的成功举办,雁鸣湖大闸蟹开始在郑汴及周边获得初步认知,经过十多年品牌的打造,才有了如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借力东风,加上苦干,2001年至2003年,朱玉有和其他养殖户年年实现大丰收。为了把大伙的心聚一起,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中牟县雁鸣湖镇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20户发展到如今的四五十户,统一购蟹苗,统一购饲料,齐心护品牌。 朱玉有是个脑子活泛的人,2004年,他开办了农家乐,为了满足游客量不断增加的需求,2014年进行了扩大规模,2016年,按照镇党委政府农家乐改造提升的要求,他又投资300万元在原址西侧打造出亭台临水餐厅,给游客更加赏心悦目的就餐体验。 “旺季时,我光雇人就得百十个,一天能挣个十来万吧,加上养蟹,净利润能挣个七八十万。”朱玉有说。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1994年我分家时,分了8400块的账,天天晚上睡不着。当时媳妇最大的愿望就是有辆四轮拖拉机,把院墙拉起来。”朱玉有说,现在不光有车,还不是一辆,轿车、面包、皮卡、钩机、铲车十来辆! 对于未来,朱玉有表示,在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要奋斗不停息,带领更多群众一起奔向小康路……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