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4版:带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驱动春潮涌 发展跑出加速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驱动春潮涌 发展跑出加速度
集众智汇众力,建设双创基地,打造人才区域新高地
航空港区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
郑州日产生产车间

春和日暖,创新潮涌。

2016年4月5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当年5月27日,示范区正式揭牌,自此,河南开启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近两年,开局良好,已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领头雁和增长极。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的核心区,两年来,郑州抢抓国家战略重要机遇,强力推进自创区建设,郑州的创新发展动力愈加强劲。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也对创新驱动发展纷纷发声。

代表委员们认为,河南省多项国家战略获批,战略叠加效应凸显,郑州需要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借助综合“红利”,引领、带动中部地区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代表委员们建议,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代表委员们还表示,中部崛起,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张“王牌”,河南必须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抓住国家布局高端创新平台的机遇,在河南省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领域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并以此发挥优势、弥补短板,真正提升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

政策红利是创新发展“催化剂”

政策红利,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全面推进自创区建设,郑州市相继制定出台了《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郑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大批政策,不断为创新创业开辟新空间。

2017年以来,郑州市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88项,占全省的57.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新建省级工程实验室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工程实验室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累计建成研发中心2159家。

为进一步加强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化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全面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原科创谷,引进和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知名大学,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国际科技组织在郑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合作,建立待转化军用科技成果信息平台,促进军用技术转化。支持工业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设计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郑州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先后突破了驱动电机、电子控制、智能操控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突破了轨道交通施工装备、先进工程机械、先进煤矿机械等领域关键技术;破解了非晶合金、高品质金刚石、超硬刀具等领域关键技术;生物医药领域,高性能试剂开发、高精准原材料制备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推出上市的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活水源头。

郑州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智汇郑州聚才计划”。 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放大,人才政策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共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34个,两年来累计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35个,其中,两院院士14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52名,长江学者7人,呈现出行业知名度高、产业融合度高,成果转化能力强、项目带动能力强的“两高两强”态势。

同时,还制定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出台30条“含金量”十足的广纳人才普惠新政,堪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该政策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运转良好,大批有志之士正在涌向郑州。

有了人才作为支撑,用好做实“国字号”招牌,郑州自创区建设正一步步迈出坚实步伐,创新发展的动力愈加强劲。

越是高端的人才,对创业平台和综合环境的要求就越高。郑州在建设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载体平台和引智平台的同时,全面打造集政策、服务、平台、融资等优势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今年,将新建20个包括众创空间、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1000家。

面向未来,郑州市将进一步加快双创载体建设,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创业的高地也将加速形成。

郑州融媒体记者 袁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