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书 架
崇拜热水
春阳(摄影) 周文静
诗路放歌
回望全民皆诗的大唐盛世《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
润物无声(国画) 胡伟峰 邢玉强
享受慢生活
海棠花会喜春早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享受慢生活

♣ 侯发山

每逢独自出差,我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按照日程安排准时甚至提前到会,会议全部议程结束后再离开。同样一个活动或会议,不少人选择的是飞机、高铁,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他们对我的选择不理解,说飞机高铁多快啊,你怎么还坐火车?问的多了,我便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想打破惯有的生活模式,让时光慢下来,好给心灵放个假。上了飞机、高铁,打个盹的时间也得考虑到站的事情,而上了火车,似乎隔离了世界,远离了尘嚣,谁也不认识,想看书看书,想睡觉睡觉,自由自在,有充足的时间供自己享受。

我们现在每个人似乎都很忙碌,节奏太快,好像没有个喘气的机会。譬如,收庄稼,若是收割夏粮,麦子割后,挑回家里,在麦场晒,然后用石磙碾或使用脱粒机,需要三五天时间;收割秋庄稼,时间更长,如玉米,砍倒玉米秆,剥玉米穗,把玉米穗挑回家后晾晒,这边还得到地里清理玉米秆……现在呢,机械化了,一天时间什么都搞定。少了好多程序,减轻了好多劳动的辛苦,当然,也少了好多收获的快乐。用餐时,也简化了做饭的诸多程序,有时是速冻食品,有时叫外卖,有时下馆子,少了参与,自然也感觉不到饭的香甜,更别说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了。

譬如走亲戚。记得过去串一门亲戚需要一整天时间,远一点的,可能需要两天时间。早上起来,带上自家蒸的馍或炸的馃子,算是给对方带的礼品,翻山越岭,步行到亲戚家。亲戚家也早做好了准备,面都和上了,锅放到了灶火上——那时没有电话,约定成俗,每年的哪一天是走亲戚的时间,所以,亲戚家也在眼巴巴地等候。见了面,亲热得不得了,相互端详着,瘦了,胖了,有白发了。吃喝罢,锅碗顾不得收拾,坐下来,膝碰膝,手拉手,展开了说不尽的话题,前三年后五年,老大闺女的婆子得了不治之症,老二媳妇计划今年再生一个,把一年来的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安慰,相互分享。眼看日头偏西了,忙起身做饭。吃罢饭临走再捎些没有吃完的烙馍卷菜,往往是走到半道,天就黑下来了。现在呢,交通便捷了,坐车或开车,带的礼品都是去超市掂的,到了亲戚家,屁股都还没暖热就走了,有的甚至坐都没坐,说不上两句话,放下礼物就走了。一天甚至能走上几家亲戚。还有,人也不到场,把礼物让人捎带过去就算完事,好像亲戚家在乎的是那点东西,全然没了老辈人讲的“人到礼到”的观念。亲戚之间的那点亲情呢,自然也淡了许多。现代人都忙的啥?无非是忙工作,忙赚钱,忙家庭,忙社交,等等。那么,过去的人就不工作,不赚钱,没有经营家庭,没有社交关系?非也。

细想想,有些忙都是自找的,的确可以忽略,可以简化。譬如孩子上学,过去哪个家长接过,现在上学接,放学也接;低年级的学生接,高年级的学生也接。有些忙可以合二为一,如安步当车,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那么机械化,不就把健身的时间省下来了?坐在公交车上,把手机收起来,闭目养神小憩一会儿,疲劳不就缓解了,还需要到按摩房让人家按摩解乏吗?类似种种,都是可以合并的,如此一来,不就有时间了,还用得着那么忙碌吗?生活简单了,节奏放慢了,也就快乐了。

享受慢生活,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