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日(书法) 李优良
春日采菊到鲁庄
清明时节忆母亲
又到榆钱飘香时
“乡巴佬”曹乃谦《清风三叹》 诺奖热门作家续写母子传奇
屋后青山步步高(国画) 杨俊甫
谁非过客 花是主人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到榆钱飘香时
♣ 史锋华

春姑娘正精心梳妆,浓墨重彩装扮春天。迎着暖暖的春风,漫步于七里河畔,中原福塔在蓝天、白云、花草、绿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突然,一棵树映入了我的眼帘。哦,榆树!粗大的树干歪歪扭扭,伸向了天空;青绿的树枝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榆钱,在风中摇曳,好似在向草坪上玩耍的天真无邪的小朋友招乎致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无作雪飞。”记得小时候,老家的房前屋后、池塘沟渠,有许多长得弯弯曲曲的榆树。一到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桃花未落杏花没败的时节,榆树的枝丫上就爬满了圆圆的、嫩嫩的、绿绿的榆钱,大老远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放学归来,我们就三三两两结伴去摘榆钱。会上树的,噌噌噌地不费功夫,就爬上了枝丫;不会上树的,就在下面耐心地等着收拾榆钱。由于我瘦,经常第一个爬上树。站在树杈,我精挑细选,把长得干净、嫩绿的榆钱细枝折过来,手轻轻一捋,就直接塞进嘴里,顿时齿颊生香,清甜的味道一下子就爽透到了心里。树下的同学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口水直流,手舞足蹈地不停大声吆喝。树上的我在独享美食之后,赶紧折枝下来,供他们享用。一阵狼吞虎咽之后,开始往书包、衣裤兜里摘榆钱。大家说笑着、指挥着,不大会儿,一个个书包、衣裤兜就鼓鼓囊囊,爽朗的笑声洒满了村里的大街小巷……

榆钱其实是榆树的种子。嫩绿、扁圆、肥厚,酷似古代的“麻钱”,所以叫榆钱。榆钱不仅可以观赏,而且还是人间美食。榆钱谐音为“余钱”,意为吃了榆钱,人们生活才能处处有余钱。

每次采摘回来的榆钱,母亲都会凉拌或者蒸熟,变着花样让我们吃香而不腻、韧而不糙的榆钱饭。父母这一辈,他们对榆钱感情尤其深刻。常听他们讲,在困难时期,村子周围几乎所有的榆钱都会被摘得精光。而现在,榆钱成为稀罕物,一般很难吃到,剩下的只有甘甜香美的回味。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我也采过它……哼唱着这熟悉的歌谣,行走在如诗如画的春天里,榆钱不像玉兰花那样的娇艳欲滴,不如桃灼杏白散发的迷人芳香,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的朴实无华却深深吸引着我、感动着我。

榆钱,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