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新华社昆明4月23日电(记者 丁怡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内,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城而过,通达古城中心剑阳楼。剑阳楼往南不到200米,有一栋庄严肃穆的二层小楼——张伯简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布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今年内开馆。 2017年,剑川县决定把张伯简革命史实陈列室搬迁到这栋小楼内,并更名为张伯简纪念馆。 张伯简,1898年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早年曾入滇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为追求真理,他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冬在德国柏林加入共产党。 张伯简忘我地投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中。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 1924年,张伯简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1925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6年8月,张伯简参加省港大罢工,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