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培养规模宏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新建高铁站选址应确保 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
空军运-20飞机 首次开展空降空投训练
首座高海拔转体梁桥 在青藏高原成功合龙
无人驾驶小巴 校园实验开跑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卢德铭:秋收起义铸丰碑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 抗震救灾志》出版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 原书记孙政才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卢德铭:秋收起义铸丰碑

据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记者 吴文诩 张海磊)在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修林密竹中掩映着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小青瓦、桩板墙,透过历史的烟尘,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当年就出生在这里,至今仍有不少人前来寻觅英雄的足迹。

卢德铭,字邦鼎,又名继雄,1905年6月9日出生。少年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江、汀驷桥、贺胜桥等战斗中,卢德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屡建战功。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担任团长。1927年9月,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总指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一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

9月25日拂晓,起义军从芦溪出发南进。当行进到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到敌军伏击。在这危急时刻,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前往增援。在这场恶战中,卢德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对卢德铭深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噩耗时,痛惜不已,他悲愤地大呼:“还我卢德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