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代名将不求盛名
写尽不老诗(书法) 梁前锋
受伤的大拇指
执行力
报春(国画) 张弓
赵普隶书〈金刚经〉〈道德经〉》
双璧合一彰显大道至美
两代之间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代之间

顺在左 孝在右

♣ 薛培政

新山控股集团董事长柳大川,刚刚将国外的合作伙伴送上飞机,就悄然命我开车送他回老家平安镇陪伴父母来了。

别看柳董在外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可一见到他那当了一辈子车把式的老爹,就恭恭敬敬变成乖乖儿了。

“石头,又是坐着你那宝马车回来的?”柳董回到家时,老爷子正斜躺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眼睛半睁半闭地问道。

“是的,爹!”“啥子宝马、宝驴啊,听着车名牛哄哄的,其实一点也不实用,装不下多少货,也拉不了几个人,比起老子当年赶的那辆马车,差老鼻子远了——”老爷子边说边要坐起身来,柳董连忙上前搀扶。

“是的,爹,宝马车和您当年驾的那双辕马车简直没法比!”柳总应声答道。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老爷子的脸上荡漾起了一丝心满意足的笑容:“不是吹的,若是倒回四十年,在咱这方圆百里,你打听打听赶大车的俺老柳,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就说俺驾驭的那两匹纯种草原蒙古马,连同那辆四个胶轮的大马车,那可是基建工程兵部队支援咱村的,全县独一无二,还是王团长亲手将马鞭交到俺手上的。”

“王团长,知道不?外号‘王疯子’,打仗不要命的主儿,顶呱呱的一级战斗英雄!”老爷子越说越来劲,末了伸出拇指比了“这个”。

人说企业家都有个性,身为海归的柳董更是如此。凭着清晰的思路、干练的作风、半军事化的管理,他把一个数万人的上市企业调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就连省部级领导都对他刮目相看,可这会儿,他却酷似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

在往老人的茶杯里轻轻添进一些水后,柳董便习惯性地搬个小木凳子,在老爷子的下首坐了下来,面朝老人静静地聆听着那个连我都旁听了N遍,老得都快成古董的故事。

我就想不明白了,一个掌管数万人的堂堂董事长,此刻竟如此谦卑,一点儿也不显做作,这要让省台省报那帮小美女记者们碰上了,还不得张开大嘴“哇塞——哇塞”地吆喝?没法子,看到老板都乖到这步了,我小司机一个算哪盘菜?便也知趣地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旁听开了。

那一会儿,我望着这爷儿俩,禁不住直纳闷儿。论见识,柳董是漂洋过海的留美博士,拿我老家的话说,那是开过洋荤的主儿;而老爷子这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充其量就是赶着马车进过县城,且他讲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连我都旁听得耳朵起糨子了,可柳董咋就有这份耐心呢?

狭小的院内,透不进一丝凉风,树上的知了仿佛也像听得不耐烦了似得,不停地“知了——知了”地叫着,给闷热的伏天平添了几分热辣。

蒸笼似的热浪烤在身上,我早就心不在焉了,抬头看看柳董,他却听得异常专注,以至于我几次使眼色他都没看见。

“部队上送来马和马车那天,支书吴老三当着大队那些头头脑脑的面,叉着腰发话了:这马——比咱屋里的娘们都金贵,往后就由贫农老柳一人负责喂养和使唤,专为咱大队供销点拉货。别的人,哼,不管你长几个脑袋几条腿,谁也别想靠近马一步!”虽是陈年旧事,老爷子仍讲得眉飞色舞,言语中依然流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每天早晨出车时,俺坐在辕头上,一手牵着缰绳,一手高扬着马鞭,鞭梢上那红缨迎风飘荡,就像出征的将军那般威武,路上的行人就像看稀罕一样,一直看俺走出老远。嘿,那神情,可比你娃子现在坐宝马车气派多了!”老爷子讲着讲着,已完全陶醉在往事之中了。

这时的柳董,更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满是自豪地夸赞道:“爹,那时的您就是俺兄弟几个心目中的大英雄!”

老爷子自豪般地叹了口气,说道:“英雄?你爹不敢当,不过全大队几千口人的日常所需用品,全靠俺这辆马车来保障,隔三岔五就要到县城去进货。那时东西紧缺啊,俺进城前,总有乡亲让帮忙捎东西,俺都尽力去办,从没落下过闲话。”

“这人呐,能耐再大都不能耍大,骡马大了值钱,人要是耍大了可不值钱,你说是不?”望着老人深情的目光,柳董频频点头。

也许熟不拘礼,或许为打发时光,在返程的车上,我向柳董提出了埋藏已久的疑问。

他侧过脸微微一笑道:“这有啥奇怪吗?咱们在外奔波这么多年,爱听或不爱听的话,不都全听了?亲爹都老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一辈子就这么点成就感,咱咋就不爱听呢,孝顺孝顺,不顺着老人,咋能叫孝?”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那之后,我在爹娘面前,再也不起高腔、尥蹶子,再也不嫌弃父母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