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写作并不完美
郑州展馆融通古今智慧 彰显商都文创力量
徐峥奉献“最满意表演”
“80、90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的写作并不完美
——访作家迟子建

本报记者 秦华 文/图

近日,作家迟子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最新小说《候鸟的勇敢》,这部近九万字的小说是迟子建中篇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一部。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有哪些创作感触与读者分享?昨日,记者通过出版社采访了迟子建。

再现东北的落寞与生机

《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与许多作家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迟子建的新作更多关注到自然界与人的关系,它从自然界出发,用候鸟的生命形态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形成一种灵魂上的启示和救赎,努力呈现了社会的进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无论文本内外,都是波澜重重。《候鸟的勇敢》中,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无论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衙门里还是庙宇中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迟子建说,在书中,她直面现实世界的罅隙、日常的波澜,写那些精神迷途之人的爱与悲痛,写他们的欲望与沉溺。

作为一名东北作家,迟子建始终钟情于自己生活的黑土地,《候鸟的勇敢》中,迟子建触及东北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比如人情社会与体制迷思,又将“有情”藏匿在东北严峻的社会现实背后,“我在这部小说里探讨了我们面临的自然生态的潜在威胁、人际关系的复杂、贫与富差距造成的心理错位等各种问题,希望能写出东北的落寞和生机。”

写作过程放松而畅快

迟子建与记者分享了新作的创作过程:“去年夏秋之际,我在哈尔滨新居住了四个月,其中大半精力,都投入到了《候鸟的勇敢》的写作上。”迟子建说,她白天写作,在作品中和候鸟打交道,黄昏散步的时候,也能看到各种鸟,“创作与生活有一种微妙的契合,我觉得我整个的生活都是在小说的情境当中,所以写作时也极其放松畅快。”

从198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首部中篇,30多年来,迟子建一共发表了50多部中篇,它们的体量多是三五万字,但《候鸟的勇敢》有八九万字,成为她中篇里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

“其实我在写这部小说之初并没有考虑到篇幅,后来在修改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篇幅有些长,我想是不是写得太放纵了,于是我改了两稿,试图给它压缩得更精炼一点,但最终没有成功。”在迟子建看来,书中的故事和气韵,值得用较长的篇幅去展现,“我不知道《候鸟的勇敢》这条山间河流,自然冲积出的八九万字的小小滩地,其景其情能否吸引人,愿它接受读者的检验。”

开启下一部作品的序幕

作为出身东北,并且长期致力于躬耕书写东北的作家,迟子建对这片土地爱的热烈与深沉,她以一支莽莽之笔写就对东北的眷眷之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习焉不察、充满体温的文学东北。

“在写完《群山之巅》之后,我又回到了东北故土,我依然情钟于这片土地,依然能在这片土地里面发现当下生活我们所面临的焦虑、矛盾、不公、欢笑、坚忍、眼泪等,我们谁也逃避不了这五味杂陈的生活和酸甜苦辣的遭遇。我在《候鸟的勇敢》探讨了很多问题,这本小说的创作没有留下太大的遗憾,但必须要强调一点,正如没有完美的人生这样,我的写作也并不完美,哪怕是那些得了奖的作品。”迟子建真诚地说。

谈到下一步的写作计划,迟子建说:“2004年我用很快的时间写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接着几乎是没有休息就投入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写作,这种写作状态我至今回忆起来也是迷人的。而我在写作《候鸟的勇敢》的时候是一种很自由、很过瘾、很不忍从里面出来的状态,我特别希望《候鸟的勇敢》是开启下一部作品的一个序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